244 馬謖:謖本白身,躬耕於襄陽(第1/3頁)
章節報錯
馬謖想的是,與其用刺殺手段贏了東吳,將來被人詬病“勝之不武”,還不如趁著沒有戰事的空當,在魏吳兩國多埋下幾顆暗雷,以便將來能夠派上用場。
思及此,帶著阿秀回到內室,攤開自制的“大漢疆域圖”,目光在交州和幷州兩塊區域來回打量起來。
先從交州下手給孫權制造麻煩?還是先從草原下手給曹魏製造麻煩?
馬謖猶豫不決。
兩者各有利弊。
先攻略交州的好處是拿下此地後,能夠和蜀漢現有地盤連城一片,便於掌控。
而眼下恰好有個不錯的契機。
眾所周知,當前是的一個大大的亂世,魏蜀吳三國各自割據一方,彼此攻戰不休幾十年,將世人的目光盡數吸引到三國間交界線之處。
但在遠離中原的南方交趾地區,也曾爆發過一場長達八年之久的交趾之戰,而這場亂局也曾引發了魏蜀吳三國的激烈爭奪。
這場戰爭的起因要從四百年說起。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派遣大將任囂和趙陀率領數十萬秦軍南征百越,很快將嶺南地區納入秦朝版圖。之後,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中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任囂和趙陀商議之後開始割據嶺南,不久後任囂病故,趙陀建立南越國,成為了嶺南地區的統治者。
在趙陀統治嶺南期間,將象郡一分為二,設定了交趾和九真兩郡。到了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南越故地設立了交趾刺史部,並在交趾刺史部下設定了9個郡,交趾刺史部所轄區域包括今天的廣西、廣東和越南北部大量區域,其中有三個郡位於後世的越南境內,即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
到了東漢末年,中原陷入亂世,交趾刺史部(後改名交州刺史部)在此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安定的情況。首先是在漢靈帝劉宏末年,交趾地區發生暴亂,東漢朝廷任命的交州刺史朱符(平定黃巾之亂的東漢名將朱儁之子)被殺。之後,漢朝任命的新刺史張津到任後不久也被自己的部將殺死,交州亂作一團。
而這時,東漢帝國已是搖搖欲墜,內部出現了大量的軍閥割據地方。時任荊州牧劉表在得知張津被殺後,沒有通知被董卓挾持的東漢朝廷,而是自行任命了自己的手下賴恭為交州刺史。
東漢朝廷得知此訊後大為不悅,為了制約劉表對交趾的控制,朝廷很快又任命了出身於交州廣信的本地官員士燮為綏南中郎將,並令其統率交趾七郡。
由於此時東漢帝國已經進入了軍閥割據時期,朝廷對各地幾乎沒有任何掌控力,所以雖然士燮的官職是東漢朝廷任命的,而且他名義上也對漢室效忠,但實質上士燮已經成為了交州的土皇帝,他任命自己的幾個弟弟為各郡太守,完全掌控了交州南部的四個郡(交州共有七郡),也就是交趾、合清、九真和日南。
至此,士氏家族對交州南部四郡開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掌控,以至於到了三國鼎立時,孫權因為一時無法全部掌控交州,所以乾脆將原來的交州刺史部一分為二,將交州北部四郡從交州劃分出來,設為廣州,並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
經過數年反覆角力,至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呂岱擊敗並誅殺士微(士燮之子),剷除了士氏家族所有勢力,將交州地區全部收歸吳國統治之下。之後,孫權撤銷了廣州建制,將原來的廣州四郡重新併入交州,交州恢復了九郡的行政區劃。
鑑於士家在掌控交州三十年間,深受百姓擁護愛戴,而如今距士氏家族覆滅僅僅過去五年,如果此時在交州打起“士家後人”的旗幟,組建軍隊反抗東吳,響應者必然眾多。
但是此舉(攻略交州)也有弊端,一旦孫權知道真相,本就貌合神離的蜀吳聯盟必然會立即破裂。甚至,孫權還會對蜀漢開戰。
思及此,馬謖將目光放在幷州北部的草原區域。
考慮到吳國已將蜀漢視為競爭對手,再不能發揮出牽制魏國的作用,蜀漢必須要尋找新的幫手來制衡魏國,分攤壓力。
雖然拿下涼州和隴右地區令蜀漢國力大漲,大大超越了吳國,但魏強蜀弱的大格局並沒有變化。
魏國所擁有的巨大體量優勢,並不是幾次戰爭勝利就能彌補得了的。
好在,在奪取隴涼地區後,區位優勢瞬間被逆轉。一來蜀軍不必再從崎嶇難行秦嶺古道勞師動眾北伐,二來,與雄據漠南的柯比能連上了線。
而柯比能,正是馬謖新挑選的制衡魏國的幫手。
幫助柯比能強大起來,在魏國北部邊境製造出巨大壓力,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替代策略。
但是此舉同樣有利有弊。
好處是魏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集中精力對付蜀漢;壞處是會把蜀、魏、柯比能三個勢力都捲入戰爭泥潭,而被忽略的吳國則會趁機進入“獵人角色”,一邊默默發育,一邊伺機而動。一如二戰時漂亮國“前期中立賣軍火,後期出手摘果實”的局面。
這種局面是馬謖不願看到的。
他無法容忍蜀漢軍隊正在和魏國開戰的時候,背後卻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正在虎視眈眈。
馬謖其實並不懼怕吳國,他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擊敗陸遜,瓦解吳國;他擔憂的是,先制衡吳國會讓兩個原本的盟友陷入內鬥的局面,那樣得利的一方就成了魏國。
作為蜀漢最能打的將領,他不能將蜀漢的後背交給一個靠不住的盟友,所以在先攻魏還是先攻吳這個問題上,馬謖是傾向於後者的——雖然這樣一來會讓蜀吳聯盟不復存在,但至少讓自己解氣。
他覺得東吳的劃江而治戰略就很不錯,蜀漢也可以採取這個戰略,反正最終目標都是伐魏,那為何不先把吳國滅了再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