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蜀軍徐徐下了五丈原,輜重部隊在前,精銳兵馬斷後,有條不紊的退入斜谷隘口的時候。司馬懿正統率著數萬大軍,尾隨在數里之外觀察

當看到蜀軍整個退軍過程異常嚴整緊湊,士兵從容不迫,司馬懿忍了幾忍,終是壓下了帶著大軍猛衝馬謖尾部一下子的念頭。

司馬懿認為既然蜀軍已經被逼退,那就沒必要再進行追擊,強行開戰,只會徒增傷亡。畢竟,蜀軍射出去的十萬支連弩弩箭,在戰後都已經全部收回去了。

一旦選擇追擊,不管結果如何,首先就要拿大量士兵的性命去試這十萬支箭一一連弩射程有限,主攻的時候幾乎沒什麼威力,但在防守的時候威力巨大。

而且,經此一戰,關中地區被馬謖禍害的不輕,各個郡縣的府庫錢糧均被搜刮一空,魏國急需休戰安民。

考慮到這一點,司馬懿在蜀軍退走後第三日,重新拿回斜谷隘口後,轉過頭來,回長安向曹叔覆命。

不管怎麼說,他粉碎了馬謖的關中攻勢,他是大魏擎天一柱,是有功之臣。

至於魏國失去了隴右和涼州,那和他司馬懿有什麼關係?涼州又不是在他手上丟的,隴右五郡也是在曹睿的授意下放棄的。

蜀漢建興九年,魏太和五年,十月。蜀漢第七次北伐結束。

斜谷道中。

馬謖隨著胯下坐騎的節奏晃動著身體,居於大軍佇列正中,緩歸漢中。

北伐以這樣的方式草草結束,是他一開始不曾預料到的。

肩上如釋重負的同時,難免會有些惋惜。

現在馬謖唯一關心的,就只有回去以後的打算。

上表請辭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由於相互之間是直接競爭者的關係,他和楊儀、魏延、蔣琬、費禕等人之間,暗中角力頻頻。

當然,馬謖從來都沒把他們幾個當成競爭對手,一直秉持著“打好自己的仗,讓別人無仗可打”的想法。

但他們幾個並不這麼想。

諸葛亮今年五十一歲,因日夜操勞國事,身體健康狀況一直都不太好。

如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丞相百年之後,權力會傳到誰的手中。

似乎以上五個人每人都有機會。

如果硬要說誰佔據著領先身位,那必然是馬謖。

所以他不可避免地成了眾矢之的。

其實馬謖已經透過特殊渠道知悉了漢中正在發生的一幕。

在這波接班人大亂鬥裡面,本來是沒有王平什麼事的,但後者卻被別具用心的人給捲進來。

目的顯而易見,搞垮馬謖。

所以,在寫信問責王平之初,馬謖就直接向諸葛亮表明全面請辭意圖,決定退一步,看看是哪個小丑在跳舞。

順便乘此空閒,處理一下家事,謀劃一下以後要走的路。

對於自動放棄兵權一事,馬謖看得很開。

戰略性後撤,為的是以後更加強勢的歸來

何況這才兩起兩落,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