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日的長途跋涉,蜀漢大軍終於安全返回西縣。疲勞不堪計程車兵和一輛輛輜重車全都擁擠在北門外空地上等候安排,駿馬的嘶鳴與嘈雜人聲渾織在一塊,城外塵灰四起。

正值一團亂麻。

丞相府的親衛隊迅速開到,有條不紊的疏通道路,維持秩序。

無精打采計程車兵們將扛在肩膀上的長槍豎起來,努力騰出一些空間,讓亂糟糟的場面變得有序一些。

諸葛亮坐著簡約而不簡單四輪木車從遠處駛來,慢慢進西縣城。在四輪車後面,左邊跟著一群手捧賬簿諸曹文官,右邊是魏延、鄧芝、姜維、:王平等一干武將。

數萬蜀兵在看到諸葛亮的一霎那,立即安靜了下來,所有都人自覺地收起岔開的腿,挺直腰脊。那些沒有處於佇列中計程車兵,則慌亂地尋找著自己的位置,令現場又引起一陣大範圍的騷動。

一回到位於城中的臨時丞相府,各級功曹書佐便忙著清點此戰計程車卒傷亡、撫卹,糧草、馬匹、鎧甲與兵器的損耗;偏將和副將們則分頭去安排各營士兵,並對士兵們的低執行力而大聲呵斥。

功曹以上的文官和偏將以上軍的武將則隨著諸葛亮來到大堂,分左右站好。

“丞相,關興將軍傷重不治,去了……”

諸葛亮閉上眼睛,放下手中羽扇,長嘆了一口氣,強行將自己的思緒從“武器歸納入庫、糧草盤點交割、各營士兵排程安置,還有朝廷在北伐期間送來的,堆積如喜馬拉雅山一樣高的公文奏章”上抽離出來。

吩咐士兵將關興和張苞的靈柩裝車運往成都,蹙眉思索起如何向朝廷和陛下說明這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

蜀漢對外發起的每一場戰爭,不光在戰前需要正當理由,稟明陛下獲得應允,還要給士兵們灌輸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和合理性;

戰後,同樣要對戰爭做出總結、盤點,告喻全軍將士,此戰收穫了什麼,損失了什麼,並獎勵有功之士、責罰有過之人。

這才是一場戰爭的完備流程。

也是一個主帥應盡的職責:給朝廷一個交代,給麾下的將軍士兵們一個交代。

那種一拍腦袋就糊里糊塗開打的戰爭是打不長的。這樣的戰爭打著打著你就會發現,士兵越來越少,很快就無兵可用了。

正如昔日稱霸西涼三十年的軍閥們那樣,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聚嘯城郭、恃武逞強,可以隨意發起一場戰爭,也可以隨便結束一場戰爭,戰後也從不仔細盤點得失。

他們計程車兵根本不知道一場戰爭打過之後,自己具體收穫了什麼,收穫多少;損失了什麼,損失了多少。

甚至,他們計程車兵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

這樣的軍隊在順境時是不會有什麼事的,但一到逆境,全軍崩潰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基於這個原因,諸葛亮是需要對此次北伐做出總結性報告的。

好在,這一次北伐總體上算是小勝,攻下了涼州三郡,這也是後劉備時代,季漢第一次攻佔了魏國的地盤。

不過季漢方面也折損了兩員二代目大將,還陣亡了近萬士兵,比起出兵前誇下的“攻取隴右、全據涼州”口號,這戰果有些差強人意。

可以預見,朝堂間必然會都有相當大的非議。關興的陣亡還好應付一些,張苞的陣亡……不好交代。

張苞是桓候張飛的兒子,兩位皇后的哥哥,劉禪的大舅子……

諸葛亮甚至可以預見自己將會面臨何種程度的政治責難。為了給朝廷――也就是陛下和皇后一個合理交代,就必須確定最直接的幾個責任人是誰,誰該對渭水之敗負責。

毫無疑問,天降大雪,渭水成冰是主要兇手,這導致了漢軍瞬間陷入以少打多的窘境,並直接導致了關、張二將的陣亡。

也就是說,老天是第一責任人,諸葛亮自己是第二責任人,魏延是第三責任人,因為他沒能阻擋住夏侯霸和郝昭來支援的兵馬。

雖然的確不太好交代,但諸葛亮心裡其實沒多大壓力。

因為有馬謖在涼州大勝託底,因為看到了北伐勝利的曙光,所以他此刻心情並不沉重,相反還有點小激盪。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

非人力所能掌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