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卿本佳人,何不自立為王(第2/4頁)
章節報錯
諸葛亮聯合百官上表彈劾李嚴,奏摺上並沒有給李嚴羅織“欺君”罪名,只說其德不配位,辦事不利、私心過重。
這個彈劾表上除了三號人物劉琰,其餘如魏延,楊儀,費稦,姜維等,全都是領丞相府官職的人。就連李嚴,此時也供職於丞相府。
綜上,李嚴被黜的性質就一目瞭然了。
說白了,諸葛亮需要的是像蔣琬、費禕這種老實人,沒有私心和野心,安安分分在後方做事,往前方運糧運兵,其他一概不管;而不是李嚴這種有自己想法,動不動就會搞一個么蛾子出來的屬官。
當然,罷免李嚴,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李嚴與孟達是至交。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兩面三刀、反覆無常的孟達在此前叛蜀(劉璋)投漢(劉備),叛漢投魏,及叛魏投蜀等事上,李嚴都是知情者。孟達最後一次叛魏投蜀時,就是透過李嚴這層關係,頻頻往來書信,約定起事日期,同時孟達又遣使與孫權眉來眼去,在蜀、吳之間,待價而沽。
所以孟達死了。
也就是說,李嚴在魏國是有門路的,因此才會有“司馬懿開府,高官厚祿招降”的傳言。
以諸葛亮的謹慎,自是不會允許後方有這樣的隱患。
因此,將李嚴一擼到底也就不足為奇了。
………
按理說,無論川中風雲如何變幻,都與馬謖無關,作為諸葛亮的親信及蜀漢最能打的將軍,他目前地位穩如泰山。
雍州刺史府也已被馬謖遷移到了羌地,麾下兵馬也大多是由羌人構成,就連“親衛”許慎,也被安排去洗馬了。
也就是馬謖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如果有,客觀條件就已經成熟了。
只需登高一呼,便可成為西羌王,片刻間就能分三國為四國。
通常,這種時候,就是一名將軍最危險的時候。
君疑臣,則臣必死!
但馬謖很安全。
首先,他雖然擁有如此大的權力和便利,自己卻是不掌兵的。一半兵馬(五萬騎兵)掌握在對蜀漢忠心耿耿的趙雲手中、另一半(五萬羌兵)則掌握在羌王阿秀手中。
其次,他的“家小”,五(六)個兒子都在川中為“人質”,這足以令皇帝劉禪心下稍安。
當然,這事目前還輪不到劉禪操心,操心的人是諸葛亮。
但馬謖與諸葛亮是亦師亦友,鐵哥們般的關係。
所以,無事。
燒當羌。
王宮已經更名為雍州刺史府。
馬謖費盡口舌安撫好大巫師,盤膝坐在床沿上,嚴肅地思考起自己的前途。
暫時安全不等於永遠安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旦將來諸葛亮掛了,蜀漢這艘破舊的航母,也絕非一般人能夠駕馭的。
他馬謖,不一定行。
此刻,在他腦袋裡,正有一黑一白兩個小人在激烈爭吵。
小黑人揮舞著小胖手,氣勢很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要自立為王,為王!”
小白人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不,我要匡扶漢室,北定中原,重現大漢之榮光!”
小黑人氣勢愈發高漲:“愚蠢!阿斗是扶不起來的,我何不早做打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