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金城有東西南北四門,城中軍民想去哪兒就可以去哪兒。

但現在四個門被馬謖建造出來的四座土城給硬生生堵上,城內魏軍忽然成了甕中之鱉。

張郃本以為,蜀軍有了騎兵,就會變得狂野激進一些,敢於和他這位天下野戰之王正面碰一碰。

沒想到還是縮在城裡當烏龜這種打法。

這怎麼打?

這沒法打!

張郃並沒有在原地多待,便退軍二十里,繞營掘塹,與蜀軍對峙起來,暫時不與交戰。

主要是也沒法交戰。

蜀軍對金城只圍不攻,又都縮在土城裡,跟刺蝟一般,無處下手。

張郃認為蜀軍從羌地跋涉遠來,“孤軍食少,不能持久”,必然想要速戰速決。所以應該將大軍屯於此處,自己親率部眾牽制馬謖,然後分出數股奇兵,包抄蜀軍後路,截斷其糧道。

按理說,這個計策深得騎兵野戰之精髓,不可謂不完美。

然而,張郃分兵而去後,卻接連吃到敗仗。

派出去的小股兵馬,次次全軍覆沒。

蜀軍彷彿能掐會算,每次魏軍騎兵跑出去沒多遠,必然會有一支蜀軍騎兵聞著味追過來,一頓大殺特殺。

蜀國上將趙雲、偏將張休、及羌王阿秀分別輪流領兵出動,大敗魏軍。

數戰下來,光被斬殺魏軍低階軍官的首級就有一千多人,獲得戰利品有戰馬五千,玄鎧五千、角弩三千多。

四萬魏兵不知不覺就折損了大幾千。

張郃大驚,從此再不敢輕易派小股士兵出戰。魏軍將領除戴凌外,其餘諸將數次請戰攻城,張郃都不準,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惹天下笑爾!”

即使如此,張郃仍頂住壓力,與馬謖相持於金城之東。

九月,西平太守兼後將軍費曜領三千兵馬來援,結果前腳剛一出城,就被等候已久的五千蜀軍一頓亂殺,狼狽敗回城中,不敢再露頭。

見狀,本想發兵來圍毆馬謖的武威太守徐邈,立即選擇謹守城池,按兵不動。

九月中旬,眼見金城之圍依舊,城中糧草見底,守將郭淮不斷髮出求救訊號,張郃與另外兩將一合計,決定同時出兵,從東、北、西三面包抄蜀軍。

但沒等三方兵馬聯動,就收到了馬謖引軍撤退的訊息。

四大魏將會師於金城,拆除土城,商議是否追擊馬謖。

他們雖然不理解馬謖出兵圍困金城一個月,卻一次都不攻城的意圖,但卻知道蜀軍這一退,若不追便是坐失良機!

郭淮、費曜、徐邈三人都建議追擊,理由是蜀兵必是糧盡而退,此時若追,可獲全勝。

戴凌低著頭躲在後面,一言不發。

張郃認為“圍師必闕,歸師勿遏”,不想去追擊蜀軍,尤其是馬謖統領的蜀軍。

理由是上一次陳倉之戰,王雙便是因追擊馬謖而全軍覆沒。馬謖狡詐陰險,用兵邪門的很,不可妄動。

但眾將紛紛勸說張郃追擊,出一出惡氣,尤其是護羌校尉郭淮,情緒格外激動。

他被馬謖不講理的堵在城中一個多月,一口乾淨的水都沒喝到,早就憋屈到無處發洩。

眼看眾意難違,張郃無奈,只好率四將及三萬騎兵前去追擊蜀軍。

但一路上追出幾百裡,卻連一個蜀兵的影子都沒看到。

眾將正納悶,後方斥候來報,金城郡被蜀軍攻陷了,蜀軍正在城中洗劫府庫,抓捕豪紳,平分財物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