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哪個敢言不敗?誰在稱無敵?(第2/2頁)
章節報錯
儘管錯估了形勢,導致魏軍輕鬆進入漢中。但如果賭桌上的對手只是司馬昭的話,姜維未必不能保護蜀國。
當然,漢中失陷是肯定的。
可是,司馬昭是魏國最高決策人,能夠控制魏國表現,而姜維並不是蜀漢最高決策人,不能控制蜀國在賭桌上的表現。
此前,姜維預感到魏國將要發起進攻,為了確保漢中不失,已經請張翼增兵守護陽安關,廖化增兵駐守陰平橋頭。
但由於黃皓阻止,此兩條調令未能如願。
最終,原陽安關守將投敵,漢中失守。姜維也被困在沓中,成了甕中之鱉,無法脫身。
此時,所有人包括司馬昭都認為,姜維將會被活活困死在沓中。
可姜維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姜維巧妙用兵,調開了堵在陰平橋頭的諸葛緒,回到東線,匯合諸將退守劍閣,並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成功堵住了魏軍主帥鍾會的連番攻勢。
魏軍也一度因為拿不下劍閣,且糧運困難,考慮在漢中轉取守勢,暫且撤回大軍,伺機再戰了。
因為此時司馬昭已經初步達到了出兵目的,即拿下漢中,威震天下,有了取魏國而代之的資本。
可就在這個時候,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父子在綿竹關全軍覆沒,蜀國士民紛紛躲避不敢阻擊魏軍,劉禪不戰而降......
蜀漢亡了!
不管是鄧艾的奇謀,還是諸葛瞻、劉禪乃至蜀中士民的表現,都是姜維無法控制的,他們的表現也是致命的。
但促使他們做出這種表現的,正是姜維的“聚兵斂谷”策略。
蜀漢國力一直弱於魏國許多,到了蜀漢末期,隨著北方經濟的快速恢復,雙方實力愈發懸殊。
可正如鄧艾所判斷的那樣:如果蜀國繼續依託天險防禦,魏國並沒有多少可趁之機。
因為屁股決定腦袋。
鄧艾此前一直領兵在外,手頭上一直都只有三五萬人馬,他並不能準確知道,魏國可以投放在西線的兵力總數。
以其手中的三五萬兵馬觀之,蜀國確實難以攻取。
但司馬昭和鍾會是總領全域性的人,能夠準確知道魏國能夠動用兵力的上限。
於是,前後投放三十萬兵力,三路伐蜀的策略出爐了。
當然,如果姜維不開這場搏命賭局,魏國暫時還是沒有什麼好機會滅蜀的。
這場“開放式賭局”是蜀國滅亡的加速器。
這是一場蜀國根本輸不起的賭局。
魏蜀國力相差懸殊,鄧艾、鍾會等人將略又不在姜維之下,姜維哪有制敵的把握呢?
而蜀國人口稀少,經濟疲敝、內部矛盾尖銳,危急關頭,姜維甚至還沓中避難,躲避來自蜀國的危難。如此態勢之下,姜維縱然將略傑出,又如何能不敗?
……
思緒迴轉,馬謖長長吸了一口氣。
前事已矣!
無論誰對誰錯,都已經不重要了。
既然他已經來到這個時空,那麼,這樣的事情就絕不會在他眼皮底下發生!
在他馬·赫那拉·從不靠外掛,戰神謖面前。
哪個敢言不敗?誰敢稱無敵?
統統一拳捶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