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哪個敢言不敗?誰在稱無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姜維十一次北伐,確實是耗費了蜀國許多國力。但即便如此,如果姜維不作死,即不開這場賭局的話,魏國仍然沒有太多可趁之機。
就連常年與蜀軍打交道的鄧艾都認為:蜀軍仍不可小覷,伐蜀成功的可能仍然不大!
可是,姜維給魏國開啟了一扇門。
262年, 蜀漢滅亡前一年,姜維做了兩件事。
一,聚兵斂谷。
姜維認為:憑藉秦嶺阻擋魏軍,打阻擊戰收益不大,不如把魏軍放進來打!
“斂兵聚谷”之策的核心要義是:將漢中的兵力作適當收縮,以期集中兵力, 打擊來侵之敵;堅壁清野, 以困敗遠來之軍;最後乘敵勞師無功而退返之時,追而殲之。此戰略核心在於誘敵深入, 關門打狗。此戰略不能不說是敵我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時,一種不錯的禦敵、殲敵之策。
所以,姜維改變了魏延、諸葛亮、及王平時期的防禦策略,撤去險關要道駐軍,屯兵於漢、樂兩城及陽平關,企圖把魏軍放進來打!
但是,受限於情報和眼界,姜維無法準確預估到魏國可以放置在西線的兵力已經發生了改變。魏國放置西線的兵力,不再是以往幾十年間的十萬規模,而是可以投放三十萬乃至更多。
因此,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預想出現了巨大巨大的偏差,衝進來的不是一隻狗,而是一隻虎和兩隻狗。
二、屯兵沓中。
為了避禍,姜維引軍到沓中屯田。
姜維的意圖很明顯:一旦發生戰事,漢中蜀軍把敵人放進來,姜維則率沓中蜀軍東顧,切斷魏軍補給線, 封鎖退路,進而聚殲魏軍!
不得不說,這個賭局開的非常冒險。
賭勝了,姜維充其量也就是打一場類似於陸遜“石亭之戰”這樣的勝利,殲滅一些魏軍,但卻改變不了魏強蜀弱的局面,更無法佔領魏國一寸土地。
且因為漢中是主戰場的緣故,漢中百姓會橫遭戰亂,農田,房舍、家畜、城池等等一切基礎設施都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得不償失!
最最關鍵的是,一旦賭輸了......蜀國就會滅亡!
姜維如同一個賭徒,高喊著:比大小,我壓10萬兵馬,司馬昭快來賭一把!
我梭哈了!
考慮到10萬是蜀國的全部賭本,而魏國的賭本有100萬,司馬昭略做思索,很快下定了決心。
為何不來賭一把呢?
跟10萬兵馬, 另外再打你姜維20萬兵馬!
姜維要不起了。
其實早在魏明帝曹睿想伐蜀時, 劉放就曾給曹睿算過一筆數字賬:以魏蜀邊界這樣的地形(蜀國佔有秦嶺之險), 魏國需要3:1的兵力對比才能打贏蜀國!
即三十萬兵力或以上。
由於一直以來在東南兩線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魏國想要在西線投入三倍於蜀的兵力,還是有些吃力的(只是吃力,不是做不到)。
所以,魏國對伐蜀很猶豫。
但是姜維忽然給了魏國一個機會!
司馬昭經過縝密的分析,斷定蜀軍總兵力最多不超過11萬!姜維在沓中屯田帶了5萬,成都中軍最少2萬,對吳邊界至少1萬,漢中守軍充其量不過3萬人!
於是,司馬昭迅速做出了安排。
西線,鄧艾率3萬人纏住姜維,諸葛緒率3萬人切斷姜維去往漢中的通道,即陰平橋頭。
這樣,6萬魏軍對姜維5萬兵馬,殲滅姜維沒有把握,但牽制住姜維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東線,鍾會率12萬大軍輕鬆進入漢中,進攻3萬蜀軍。
一通操作下來,魏軍在區域性對蜀軍形成了四倍兵力差。
比劉放當年3比1的設想想還要富餘。
司馬昭認為:如此擁兵,即使不能立即滅蜀,漢中卻是唾手可得,而一旦拿到漢中可得,蜀漢就丟失了門戶,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