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能夠遏制魏吳兩國的計策雖多,但目前最有效的只有兩個。

一是激起魏吳兩國內卷或外患,令其焦頭爛額,停止發育甚至國力倒退;二是挑起魏吳兩國開戰,簡單粗暴的消耗起兩國國力。

三國之中,就屬魏國內憂最複雜, 外敵最多。

內憂方面,魏國不但要面臨士族日益龐大的問題,還要面臨舊軍功集團與新生貴族間的權力鬥爭。這在相當程度上,損耗了魏國的國力,破壞了凝聚力。因此,即使魏國擁有滅掉蜀吳的實力, 但由於這種先天性缺陷,魏國的進取步伐十分緩慢。

外患方面,魏國北有大漠雄主柯比能, 麾下控弦之士十餘萬;東北有遼東土皇帝公孫淵,蠢蠢欲動;西南有窮兇窮兇的蜀漢,時不時來幹一架;南面有大魏吳王孫十萬,隔三差五來挑釁。

尤其北方邊患這一點,其嚴重程度是被後世很多人所忽略的,他們總以為曹魏的威脅只有蜀漢和吳國。

其實不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柯比能所統率的北方鮮卑部落,給魏國製造的威脅和麻煩,甚至遠高於蜀吳兩國所製造的麻煩。

鮮卑可是有十餘萬控弦騎兵的!

更何況,軻比能本人更是一個極其出色雄主,雖然出身於鮮卑支部,卻作戰勇敢,執法公平, 不貪財物,更因此被鮮卑民眾推舉為大人(首領)。

當上大人後,軻比能積極學習漢族的先進技術和文化, 使鮮卑部落日漸強大起來。其統率下的部眾, 戰守有法,戰鬥力相當強勁。

此前,由於軻比能在進行部落統一戰爭時,受魏國多番干涉,於是對魏懷恨在心,表面上獻書魏國表忠,以麻痺魏庭,使之放鬆警惕。暗地裡,軻比能繼續一統部落,時常令部屬率萬騎為害魏國邊境,鈔略財物,擄掠人口。以圖建立起更強大的鮮卑族政權。

魏國一度對此毫無辦法,頭疼不已。

後來(235年),深感威脅的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柯比能刺殺,鮮卑政權隨之崩潰,鮮卑各個部落再次陷入混戰,暫時無法威脅到中原。

當然,現在才229年,大漠雄主柯比能還沒死,一切還有操作空間。

也就是說,天下看上去是三國鼎立,但魏國實際上卻面臨著四條戰線。分別是對蜀戰線,對吳戰線,對北鮮卑戰線,還有對遼東公孫氏的戰線。這四條戰線,哪一條也不是省油的燈,假如魏國把全部兵力壓到對蜀戰線,則吳國肯定趁機北上,柯比能的鮮卑部落還有遼東公孫氏也會趁火打劫,這種局面下,魏國只能分兵四顧,要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對付多個威脅。

但是,即便魏國存在如此多的問題,蜀吳兩國也沒能趁機滅掉魏國,反而最終被魏國及取代了魏國的西晉所滅。

吳國同樣也是隱患遍地,江東本地世家掣肘、境內百越叛亂不斷、交州也總不安寧。

據馬謖所知,自公元203年——公元242年間,江東吳郡、會稽郡、豫章郡、鄱陽郡、丹陽郡叛亂就有數十次多次。小規模的數千人,中等規模的萬人,大規模的數萬人。平叛時間短則數月,中則一年,長則數年。

203年山寇復動,還過豫章,孫權使呂範平鄱陽,程普討樂安。

204年賊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等五人,率各萬戶,連屯漢興,吳五六千戶別屯大潭,鄒臨六千戶別屯蓋竹,同出餘汗。

205年孫權使賀齊討上饒,分為建平縣。

208年而歙賊帥金奇萬戶屯安勒山,毛甘萬戶屯烏聊山,黟帥陳僕、祖山等二萬戶屯林歷山。

211年吳郡餘杭民郎稚合宗起賊,複數千人。會稽郡東冶五縣賊呂合、秦狼等為亂。

213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賊亂,聚眾萬餘人。

215年鄱陽民尤突受曹操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

217年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孫)權遣(陸)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遂部伍東三郡。

221年丹楊、鄱陽山賊蜂起,攻沒城郭,殺略長吏,處處屯聚(這一年劉備東征)。

225年鄱陽賊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這一年魏國伐吳)。

228年丹楊、吳、會山民復為寇賊,攻沒屬縣。數年平定,招撫萬人。

234年廬陵賊李桓、羅厲等為亂。

235237年平山越人。

236年鄱陽賊彭旦等為亂。

242年會建安、鄱陽、新都三郡山民作亂。

……

可以說,江東地區內山越、山民、山賊的叛亂次數比上面所述只多不少,一直到東吳滅亡時還有不少叛亂。

除了江東越夷叛亂,荊州交州也是有蠻夷叛亂。220年桂陽郡賊帥在交州起事,步騭率軍平定,俘獲萬人;231年東吳動用五萬人,花了三年才平定武陵蠻;239年交州數萬人叛亂,一年多才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