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人終有一死(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劉雋、孟主、及六大首領都以為,就算不捐糧食,馬謖也不會拿他們怎麼樣。
最多最多,不過是挑幾個小首領,小洞主開刀,殺雞儆猴。
他們是猴。
這裡要劃重點。
因為劉雋和方才跳出來的七大首領,都是雲南郡最大的勢力頭子。
劉雋自不用說, 作為雲南郡的蠻族一哥,他手底下足足有三萬蠻人和四五千蠻勇;孟主和六大首領分別也都是萬人部落的首領,手底下也各有千餘蠻勇,實力強勁。
他們八人在雲南郡可說是地位尊崇,勢力強勁,就連蜀漢委任的雲南太守,都得客客氣氣奉他們為上賓。
正是基於這一點, 他們跳了出來。
但馬謖卻把他們全殺了。
全殺了……
恐懼, 一瞬間在會場所有蠻人心頭蔓延。
不是要殺雞給猴看麼,怎麼把猴給殺了.....
馬謖將眾人的神態盡收眼底,微微一笑道:“還有沒有人要捐贈糧食?如果沒有,我等下再來問。”
說罷,轉身回到會場主位,施施然坐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擺出一副“不捐糧,會議就永不結束”的架勢。
與眾人耗了起來。
老實說,其實一開始馬謖根本就沒打算用這種暴烈的法子,更沒打算殺掉劉雋,他甚至都不認識劉雋。
但卻聽說過劉雋這號人。
說到劉雋,就必須說一說諸葛亮統治南中的手段――以蠻制蠻,靠籠絡當地首領,讓他們為蜀漢效忠。這種手段就導致蜀漢與南中的關聯,僅靠個別人來維持。當這些人年老體衰、威望下滑,或者去世之後, 蜀漢與南中的關係鏈條就斷了。一旦關係鏈條斷掉, 蜀漢又沒有及時拉攏新的首領、豪強,那麼南中就會與蜀漢斷開連線。
馬謖隱約記得這麼一件事,原時空裡的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年),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前夕,南中地區的越嶲郡發生叛亂。叛軍殺死前後兩任郡守,一時間震驚天下。蜀漢的官員們嚇得不敢去越嶲郡赴任,整個越嶲郡完全處於南人統治之下。諸葛亮急忙遷庲降都督張嶷為越嶲太守,並派張嶷與新任的庲降都督馬忠一起,率軍前往越嶲郡平定叛亂。在兩人多番努力下,總算趕在諸葛亮逝世前,蕩平了這場叛亂。
而發動這場叛亂的蠻人首領,正是劉雋。
馬謖本以為劉雋是越嶲郡的地頭蛇,沒想到這貨居然是雲南郡的土司。
那不殺留著過年?
等他四年後造反?
至於殺掉另外七人,那純屬是正當防衛了。
別人都拿劍來捅他了,他當然要捅回去。
當然,現在只是刺頭們的戲份結束了,捐贈糧食的戲份才剛剛開始。
如何發動所有人募捐,馬謖也是第一次,沒有經驗。
只能摸著大腿過河。
馬謖看了一眼離自己最近的一排首領、洞主,發現他們正拼命的往人群后躲,於是抬手隨便指了一個人。
一個臉格外白,胸大肌格外浮誇的俊秀青年。
“你,你,對就是你,過來。”
等被點名的青年戰戰兢兢來到跟前,馬謖微笑著說:
“你叫什麼名字?”
“啊?啊!啊,小人叫……不不不,小人願意捐糧,願意捐贈一千石糧,小人這就叫屬下回去搬糧。”
小白臉俊秀青年話說到一半,恍然驚醒,連忙叫過一個親隨吩咐了幾句,看著後者跑出會場。
這才長長地鬆了口氣。
他記得很清楚,劉雋和孟主就是在馬謖問過姓名後,二話不說就捅死了。
所以這個名字不能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