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何不借孟達項上人頭一用?(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司馬昭瞅了一眼面前空蕩蕩的城池,納悶道:“父親,我怎麼就聽不出來?”
司馬師比弟弟大一點,懂得略多一些,猶豫了下,提議道:“父親,何不派一小隊士兵,進城一探虛實?”
司馬懿擺了擺手,隔空與諸葛亮對上視線。兩人目光交匯,只見後者充滿自信的眼神裡,凜然殺意猶如實質。
司馬懿意味深長的與諸葛亮對視了一會,撇嘴笑了笑,對左右兩子道:“你們聽,此琴聲中殺機凜然,直透心神,諸葛定然是胸有成竹。”
“再者,諸葛向來用兵謹慎,從不曾弄險。今城門大開,不見兵將,城中必有埋伏。我兵若進城,必中其計。”
司馬昭不解道:“量此小城,縱有伏兵又有幾何?孩兒願提一軍殺進城去,一探虛實!”
司馬師點點頭:“對呀父親,我五萬大軍立於平地,何懼伏兵?”
這話倒是不假,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想要在平地上把整建制的五萬大軍圍住獵殺,沒有十倍兵力,是萬萬做不到的。
即使諸葛亮所統率計程車兵精通軍陣,戰力優秀,最少也需要五倍以上兵力,才能做到這一點。
諸葛亮有二十五萬人馬麼?
沒有!
也就是說,無論城中及四周有沒有伏兵,五萬魏軍都沒有處於絕境。
“不可魯莽!”
司馬懿止住兩個兒子,沉聲道:“你等須謹記,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且不管他有何詭計,我自巍然不動,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傳我將令,後隊改前隊,兵退北山!”
“父親何故退兵?”司馬昭一腦袋問號。
就算城中有伏兵,咱們不進去不就行了嗎。
咱們就在這裡等!
為何要退兵呀?
“父親,探一探虛實再走吧!”司馬師也有些不甘心的提議道。
“……”司馬懿看著兩個稚嫩的兒子,一陣無語。
替人打工,不必那麼賣命,差不多就行了。
真把對手們都弄死,自己也討不到好處。
譬如說,諸葛亮兵發陳倉,大敗(弄死)曹真,諸葛亮得利了嗎?沒有!
得利的人是他司馬懿!
這三國天下,其實是一盤棋呀。
目前下棋者乃是三個皇帝,其餘人都是棋子。
只要把這個位置擺正了,一切就盡在掌控。
況且,魏國擁有如此大的地盤和如此多的人口,時機未到的時候,只需穩健防守就可以了。
他一直把兵仙韓信被呂后弄死時說的話奉為圭臬: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想到這裡,司馬懿嚴肅地看向兩個兒子,目光意味深長。
你們不懂,聽爹的,快撤!
就在父子三人眼神交錯,互相暗示的時候……琴絃受力而斷,鏗鏘激昂的旋律戛然而止。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