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母親打來電話,問王學禮什麼時候帶女朋友來家裡。王學禮想了想,說:“不到家裡了吧,找個飯店一起吃個飯就行。”

母親說:“把你兩個哥哥兩個妹妹一家都叫著吧,中秋節就缺你一個,這回正好吃個團圓飯補上。”

王學禮說:“老媽,您可真能逗,一大家子人組成個相親團,別嚇著人家孩子。”

母親說:“對了,你爸這禮拜五過生日,我看選那天就行。”

王學禮說:“老媽,您老可一點兒也不糊塗啊,繞了一大圈兒,回過頭來還是全家總動員相親嘛。行吧,我跟小那商量商量,您等著聽我電話吧。”

王學禮發出微信:“家父八十一大壽,本週五晚舉家同慶,誠邀芸格格蒞臨壽宴。”

那桂芸很快回復:“這星期五晚上我沒有事,可以赴宴。”

放下電話,王學禮立即告知媽媽溝通結果,王太太自是十分高興。

壽宴定在了週五晚六點食為天大酒店的“百合廳”。下班後,王學禮開車去師範學院接那桂芸。兩天前,那桂芸已經問明瞭尺碼,給兩位老人網購了正熱炒的穿著不捂腳走路不怕累的老人鞋。來酒店的路上,又讓王學禮中途在花店門口停下車,取了事先訂製的大花籃。按照店家的推薦,花籃裡的花材有鶴望蘭(代表吉祥)、劍蘭、龜背竹(代表長壽)、康乃馨(代表健康)、粉百合等,花籃以紅色和粉色為主色調,顯得特別喜慶熱鬧。二人進到“百合廳”時,全家11口人早已悉數到齊,就等他們兩個了。

王學禮向那桂芸一一介紹了父母雙親、四位兄嫂、四位妹妹妹夫和一個外甥女,王家的第三代只王學梅的女兒果果還在上高中,其他的都在外地工作或求學。

那桂芸向兩位老人獻上了見面禮,老太太拿起鞋子穿在腳上樂不可支,老爺子捧著花籃左看右看更是喜出望外,連說:“我老頭子活了八十多歲,第一次收到花籃,這輩子也過了個洋生日。”一家人都笑起來。

小女兒學梅說:“老爸,你那十二字箴言裡可沒有花籃這一項啊!”

大家又笑起來。

笑夠了,大女兒學紅提醒媽媽:“老太太,別光顧著樂了,給新兒媳婦的見面禮呢?”

王老太太一拍大腿,趕緊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紅包:“瞧我這記性!小那呀,初次見面,這個是我跟學禮他爸的一點兒心意,希望你笑納。”

“瞧瞧咱老媽,見到教授水平立馬跟著提高了,也轉起了文詞兒。”小女王學梅笑道,大家也跟著笑起來。

那桂芸一邊跟著大家一起笑一邊婉拒老人的紅包。王學禮接過紅包揣進那桂芸的風衣口袋裡,說:“給你就拿著吧,你拿了,我媽這顆懸著心才會落到肚子裡。”

一家人坐定,吹蠟燭,切蛋糕,喝酒,吃菜,一片大家庭歡樂祥和的氛圍。那桂芸內心感嘆自家人丁稀少,從未有過這般歡喜熱鬧的場面。

王學禮的兩位嫂子都退休賦閒在家,平素就愛熱鬧,文化水平又不高,有道是無知者無畏,帶頭起鬨敬那桂芸酒,祝她永遠年輕漂亮。並笑道,老太太得了你這個高知兒媳婦,我們兩個又老又醜又沒文化的更不入她的法眼了。兩個妹妹替三哥喜得佳人而高興,也勸小那放下包袱多喝幾杯,一家人在一起千萬不要拘束。連外甥女果果也主動以飲料敬芸阿姨,希望能考取師範學院歷史系做三舅媽的學生。

王學禮提了提果果的小辮子:“小傢伙,嘴還挺甜,不過舅媽叫得還早了點兒。”

說說笑笑間,那桂芸雖然只是喝紅酒,也一杯一杯喝得有些頭暈了。這樣一個喜樂的場面,這樣一片真摯的親情,這樣一種微醺的感覺,讓那桂芸體味到從未有過的人生快樂。內心不由得再次感嘆:生活,原來可以這般美好。

壽宴結束時,學紅夫婦開車送父母回家。王學禮因為喝了酒,把車停在了酒店停車場,打車送那桂芸回家。

與前幾次相送不同,那桂芸破天荒地允許計程車開到教師新村小區自家樓下,付了車費讓計程車先開走,然後拉著王學禮的手,在樓下的“桃李亭”坐下來,說:“時候尚早,你回家也是一個人,我帶著一身酒氣進門也不好,不如坐著聊會兒天吧。”

深秋的夜晚,天更涼了,兩個人聊著聊著,就緊緊靠在了一起,兩顆心也貼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