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去處(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直接去了海州?」
「是,尹昌七月頭上離了開封,抵達嘉祥的時候,他在興德軍節度使任上的諸多舊部聽說他被解除了職務,紛紛前來迎候慰問。但他沒有響應,甚至連安置在濟南的家人都不見了,提前一天就沿水路,經徐州、邳州一線,急速趕到了海州。」
「嗯……」郭寧翻了翻卷宗,又問:「停留在海州那邊的,好像是從宋國招募的人手裡,較晚到達的一批。我記得,裡頭並無南朝豪傑之士,大都是些窮書生、小商販之流?」
徐瑨微微躬身:「這一批合計三百四十六人,大都來自宋國的巴蜀、京湖等地,各口岸沿途集結,是以來得遲了。他們也誠如陛下所言,大都文弱,沒有舞刀弄棍的本事。」
「老尹是個精明人,他專門挑中這一夥人,必定已經有了行事的腹稿……但整樁事兒,不能由得他來,讓趙斌注意盯著……」
「是。」
「不過,老尹雖說灰頭土臉,心氣倒還沒有丟。」
軍人擅自主張,是要掉腦袋的大罪。此前郭寧讓李雲帶了幾個凶神惡煞的林中人俘虜去見尹昌,其實頗蘊含了幾分殺意。
在李雲抵達開封之前,尹昌的親信、舊部,牽扯上關聯的其他軍吏官員,已經死了好些。郭寧不是老好人,而是外示寬厚,內裡心狠手辣的強勢主君。接著處置一個副留守,並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心理壓力。
只不過作為數十萬武人的統帥,郭寧不願意自家的基本盤裡橫生波瀾。另外,尹昌當年驟得高位,是因為郭寧以尹昌為千金馬骨,用以招徠紅襖軍的餘部,郭寧也不希望整樁事鬧得過於激烈,引起紅襖軍背景的將領們疑慮。
郭寧這才給了尹昌一個死於意外的機會。而尹昌憑著運氣和警惕,居然抓住了這個機會,保住了自己一條命。
好在尹昌只是一度糊塗,這會兒明白過來了,沿途表現得很是得體,再不去經營他那套人脈。既如此,郭寧也就不為己甚。
這些年來他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絕大多數的團體,本質上都是不同的人因為命運推動,因為利益訴求相同而集結起來的草臺班子。
郭寧組建起來的武人團體也是如此。舊時代的軍事貴族和衍生出的武人政權,終究不是新時代的紅色軍隊,不能要求太高。
作為這個團體的首領,郭寧養士常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其間的分寸很有意思。
軍事貴族之所以是軍事貴族,就是因為他們的利益從擴張而來,他們希望不斷地打仗來保證軍隊的地位,希望從擴張和征服中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
這絕不是壞事。軍事貴族如果失去了對擴張的渴求,就代表了他們走上腐化變質的路。如果他們只會壓榨百姓,只會汲取王朝的血肉,那他們和南朝宋國那些貪得無厭的官僚有什麼區別呢?….
郭寧樂意看到武人的進取心,只不過他給武人們規劃出的目標,並不只是土地和人民。武人們能夠發揮的場所,也不只在域中。
尹昌此番戴罪立功的目標,是許久之前定下的。但眼下,機會正好。
郭寧轉過身,抬眼凝視著整面牆上懸掛著的巨大地圖。
這面地圖是郭寧將夢中記憶的內容,與許多當代流傳的地圖反覆印證的結果,在分率、準望、互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等法則上極盡精確。地圖涵蓋的範圍,則囊括了大周、大宋、夏國、被蒙古拿下的花剌子模、乃至南方的大理和南海上的三佛齊等國。如果流傳到外界,毫無疑問將會成為有心人追逐的至寶。
在地圖上,大周赭紅色的疆域佔據了極大的一塊,與此前大金極盛時差相彷彿。但有資格看到這面地圖的人,不會認為大周的國勢也與大金仿
佛。
雖然建國才短短三年,但大周以漢兒為基盤,政權的穩固在金國之上;大周以武人為骨幹,武威之強盛也要超過金國;大周的利益範圍則簡直無遠弗屆,根本不是前人所能想象。
這些利益的來源和路線,在圖上以藍色的長線一一標識。用小楷筆描繪的線條,代表每年收益在萬貫左右;中楷筆的線條較粗,代表每年收益在十萬貫上下;還有幾條線以如椽大筆繪就,代表百萬貫以上的可怕數字。
這數字如果讓南朝送過的市舶司知道,恐怕立刻就要掀起極大的風波,去嚴查貿易中的大量漏洞了。
長短線條彼此交錯,彷彿一條大網。這張網所覆蓋的面積,比大周疆域要大得多。線條密集的區域,也大部脫離在大周的疆域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