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窮迫(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數百年的承平之地,民風和飽經風霜的北方大不相同。就算這兩年日子過得艱難些,就算素日裡百姓們就很熟悉走街串巷那一套,並不會排斥去城裡求生……但陳自明直接就說,要去往北人手底下混飯吃,對普通大宋百姓來說,這一步跨的有點大,讓人感覺有點突兀。
李氏族長和陳自新兩人嘻嘻哈哈地胡扯了幾句,過了好一會兒,才響應了陳自明的建議。
李氏族長先告辭,他打算回家細細考慮,莊裡有哪些人適合跟著陳自明,出門闖蕩。陳自新在院裡陪著堂兄說會兒閒話,也打算離開。
堂兄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陳自新一點都不驚訝。陳自明自幼學醫,很有些走千里路嘗百草的勁頭,足跡所至動輒數百里,與安居家中的普通人不同。兩年前他打算出發去臨安,再經慶元府,去南海見識當地風物和藥材產出的時候,曾經約了陳自新同行。
但陳自新當時覺得,自從史彌遠丞相與北方展開合作,活躍在臨安和慶元府等地的船主和鉅商,許多都有北方大周的背景。偏偏兩淮和京湖等地,大宋的軍隊又時常與周軍對峙,這種軍事和經濟上的巨大反差,遲早鬧出事來。
畢竟北方的武人兇惡異常,保不準哪一天,南北兩家鬧翻,凡是和北方有所聯絡的人,都會受到牽連。
因此他拒絕了堂兄的邀請,留在家鄉。
此後兩載,他曾收到堂兄的信件,講述自己被大周的商行所聘用,在海上諸多雄奇瑰麗的見聞。但陳自新從來都把信件當場燒燬,隨信的一些錢財也立即埋藏起來,絕不啟用。
他還隔幾天就悄悄打聽下遠方訊息,盤算著如果南北又現紛爭,立即得帶上堂兄的夫人、女兒潛逃,總不能讓女人和孩子受苦。
陳自新沒想到的是,南北兩家的局面,還真就這麼古怪地一直延續了下來。政治上號稱是伯侄之國;軍事上的各處邊境兵力時常排程威懾;經濟上的往來密切,利益捆綁不斷加深,這三個方向那麼的不協調,卻又能維持著,一定有其道理。
陳自新把這些全都看在眼裡。但他的想法沒變。他依然覺得,這種局面遲早會有鉅變,而鉅變之時,牽扯其間的人絕對撈不著好。
堂兄一去兩年,整個人變了很多。他不再像是個讀書人了,看起來整個人結實了很多,舉手投足都帶著一股剛硬粗豪的氣息。他一定面對過許多困難,承受了許多驚濤駭浪才會如此。
可是,既然回鄉了,就得考慮鄉里局勢。
陳自明這兩年的經歷,鄉親們難免有各種各樣的揣測;鄉間的官員胥吏個個如狼似虎,恐怕也早就將他當成了身家豐厚的肥羊。索性今天路上,鄉親們蜂擁圍堵,大張旗鼓地把他身上錢財都分了,倒算是個保身的手段。
可如果堂兄又到處串聯,說要帶領人手越過邊境,去給北人幹活賺錢……這種事情此前實在聞所未聞,朝廷也沒個口徑,如果傳開了去,難免有人以此栽贓生事。
這是很危險的。
開禧年間,朝廷一會兒說要北伐,一會兒說要求和。底下的小老百姓什麼都沒幹呢,忽然間某一批便成了抗拒北伐的女幹徒,過兩年又有一批成了響應鼓動擅興事端的逆黨。
女幹徒逆黨難免倒黴,雖不至於傷損人命,少不了皮肉之苦,也少不了吐出家財。光是陳李莊附近,陳自新親眼見著家破人亡的,就不下十幾個例子。而因此吃飽吃肥的,還不是那群狼虎?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是堂兄莫要亂說亂動,且應付下場面。把瑣碎的事情,交給旁人慢慢地準備。無論如何,有他帶來的錢財支應,周邊幾十戶人家吃一陣糠菜,撐到秋收當無問題,秋收以後手裡有了糧食,說不定就能緩過一口氣來?.Ь.
「難說得很
!」陳自明嚴厲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