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換人(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因為海上貿易往來的緣故,某個口子一直存在著,規模還不小,於是很多人都知道,在高麗國的疆域以外,還有何等巨大的波濤,於是在表面上的人心穩定之下,許多人對不穩定的期盼與日俱增。
他們能一直忍耐下來,緣於對崔忠獻的畏懼;緣於他們的野心遠不如池允深柳松節等人,幾乎可以稱得上忠誠。更重要的原因是,所有人都覺得反正崔相都快死了,再忍忍,就能等到變化。二十年都忍下來了,還在乎多等幾個月麼?
這想法一點沒錯。
可是如果有人隱晦地告訴他們,崔相可能在裝病,崔相之所以如此,是想要你們一個個的跳出來,然後砍掉你們的頭,來為兒子崔瑀的掌權騰出空間呢?
誰能繼續忍下去?
如果繼續忍,馬球大賽就是他們的斃命之所!或者是急於下手的池允深等人,或者是磨刀霍霍的崔忠獻父子,無論哪一方,都可能是要命的閻王,那些本來猶豫的高麗貴族,會不會想著放手搏一場?
只靠這些人的力量,尹昌就足夠插手高麗政局,可以把局面導向對大周有利的方向。但尹昌做的更多也更好。
大周的武人勳貴裡,論勇猛善戰,自然是出身北方邊境的那批人為優。但出身山東紅襖軍的武人也不是沒有自家擅長。比如尹昌,他能在數十年裡反覆依違各方而崛起,對局勢的細微判斷能力可謂一流,從四分五裂的亂局中急速糾合部眾的本事,更是亂世中屹立不搖的前提。
當年山東兵荒馬亂,他可是好幾次被敵對勢力打得丟盔棄甲孤身而逃,然後又從難民裡重新集結隊伍的!
高麗國自然不是山東,可要說難民……曾經氣勢洶洶攻入高麗,但因為缺乏政治上的訴求和治理能力,很快混到灰頭土臉的契丹人們,不就是最合適的人選麼?
在高麗貴族們大肆招募契丹人的當口,只需要一點點的風聲放出去,高麗貴族們就會覺得,在讓契丹人拼命之前,找些醫生為他們調理整治是很有必要的懷柔手段。
尹昌藉著郎中們連續幾夜往來的機會,輕易就把分散各處的契丹人首領聚集起來,向他們提出了難以拒絕的新建議。而對契丹人來說,比起令人憎惡的高麗貴族,一位來自大周、肩負重責的前任高官,毫無疑問是更好的合作者。
除此以外,尹昌什麼也沒做。
被逼到絕路的高麗人,和早就走在絕路上的契丹人自然而然地齊心協力,制定了在馬球大賽上猛烈反擊的計劃。
這個計劃激進異常又粗糙,倉促間根本沒有仔細核定,可謂漏洞百出。但在馬球大賽即將開始的數日裡,無論是崔忠獻還是其他人,都死死盯著自家的對手,沒把目光投注過來。
於是,契丹人以最直接的暴力壓倒了開城裡的總總算計,計劃就這麼成功了。
“大周的國勢如此昌盛,又何必用宵小手段對付盟友?這樣的事情就算做成了,不怕淪為後世的笑柄麼?”崔忠獻問道。
大周的國勢昌盛,靠的可不是仁義道德。朝堂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手裡拿著刀子,衝著周邊各國流口水呢。要不是皇帝陛下有意壓制,那麼多的虎豹豺狼早就出柙。
至於高麗這邊……
尹昌覺得,自己沒必要和一個將死之人鬥嘴皮子。他招了招手,立刻有契丹勇士上來揪著崔忠獻,準備將之押回去,與其他的高麗貴族一併處死。崔忠獻竭力掙扎,難免醜態百出。
尹昌把視線轉向別處,待門洞裡恢復安靜了,才道:“我來之前,皇帝陛下就高麗國的局勢,說了兩句話。其中一句話叫作,不換思想,就換人。”
“另一句呢?”陳自新湊趣問道。
“另一句叫作,不上餐桌,就上選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