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延續的時間還不長,所以此時臨安城裡,還沒有人特別直接地感受到損失。但遲早會有人發現親族家卷沒於戰亂,故鄉田園毀於兵災。當他們開始憤怒的時候,誰來出面解釋,誰來負責?

甚至如果有人刻意追究,會發現最近這一年裡,大宋透過海上商路明裡暗裡往北面販賣了許多物資,包括巨量的糧食,還有銅鐵、鰾膠、箭桿等。這都是朝廷有司歷年來反覆申嚴約束,嚴禁透漏的,按律,逮到了就得流三千里。

那郭寧驟然發動大軍,擺出一舉翻覆開封朝廷的模樣,其中居然有大宋海商的功勞。那麼,那些海商是誰允許的?是誰縱容的?是誰在其中撈取好處?

又是誰以為和郭寧達成了默契,能夠用歲幣控制開封,而用海貿控制中都,自家在其中左右逢源……結果被郭寧的軍事行動生生地打了臉?

這一切聚合在一起,必定會在臨安引發浪潮,也必定有人利用浪潮並推波助瀾,把矛頭指向執政的宰相史彌遠!

“郎君,我去查一查,說話的是誰?”賈似道問道。

史寬之冷笑了兩聲:“不必。咱們這會兒撞見了一個,這臨安城裡就有一百個一千個,查出來又如何?”

“郎君,總不見得放縱他們胡言亂語!”

賈似道把樓板跺得鼕鼕作響。跺完了,他又悻悻道:“這些人這麼嚷下去,越說越大膽,遲早會牽扯到……唉,郎君,這事情真不能寬縱!”

史寬之有些感動,拍了拍賈似道的肩膀。

賈似道這廝,看似是個花錢如流水的公子哥兒,實際上很有些手段,能辦事,和海商往來也有些特殊的渠道。

此前陪同宣繒出使,他半路上受命安排傳遞訊息的快船,所以不曾一起到中都,也就不似宣繒那般受失察之譏。他所安排的得力人手連續數次,用最短時間傳回的訊息,且不論真偽對錯,至少給給史黨眾人爭取了周旋的時間。

所以這幾日史寬之有事出外,都讓賈似道陪同,特別示以親厚。其實也無需他特別表示,兩個年輕人,一個背靠著當朝丞相,一個花錢如流水,天然地就是那麼搭配,過去幾個月裡,他們兩人早就成了熟絡的好友。

此刻看他焦急,恐怕不止擔心史黨在朝堂的權位爭奪,更多是在擔心自家父親賈涉身為淮東制置使,會被推出來當作犧牲吧?

畢竟那郭寧是從山東海州出發,起兵直取徐州,海州距離淮東楚州遲尺,淮東制置司上下卻對此全無察覺;郭寧忽然與紅襖軍餘部聯手,而淮東這兩年來也投了許多錢糧在招攬紅襖軍餘部上頭,還向朝廷要了“忠義軍”的軍號,結果卻被郭寧搶了先手。

這兩件事,淮東方面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身為新任淮東制置使的賈涉,自然要擔責任。

賈似道這麼擔心,可見這父子二人的關係看似疏遠,其實畢竟血脈關懷,和史彌遠、史寬之父子倒有些相似。

史寬之微笑道:“怎都不至於牽扯到制置相公……有我呢!”

制置相公便是賈涉,以史寬之的身份能這樣保證,很顯誠意了。

但賈似道臉上一點都不見放鬆。

他和史寬之所想,壓根就不在同一拍,皆因他和賈涉沒多深的交情,賈涉就算被大卸八塊,也影響不了天津府的左右司郎中李雲。

他抬頭凝視了史寬之一會兒,忽然道:“郎君,你就安全了麼?”

這小子什麼意思?

史寬之愣了愣神,心念電轉。

身為史彌遠的長子,史寬之受父親的指示,在淮南籌備新軍以固相權。其重要性外人不知,可朝堂上誰不知道,史寬之才是丞相放在淮南真正做決定的人?局勢發展到如今的地步,無論說賈涉失察,還是追究崔與之、李大東等人的罪責,難道能繞得過史寬之去?

他是史相的長子,正在逐漸踏入仕途,掌控權柄;只這一點,就足以招致朝野攻訐,將他作為針對史黨全體的突破口。那麼,史相那邊對此,難道就沒有特別的安排?

正在思忖的當口,賈似道在身旁又來了一句:“這些年來,朝野言相不言君,史相公也越來越把決策圈子集中到身邊的親信。但這幾日裡,卻不曾召郎君議事,反而見了某幾位黃口小兒……”

“住口!”史寬之斷喝一聲,勐地起身,在靜室裡來回走動。

剛走了幾步,他的額頭已經滿是汗水,鬢角也被汗水溼透了。夏季的臨安城悶熱異常,就算有陣雨,也不顯得暢快。史寬之習慣了衣冠齊楚,原本就很容易出汗,精神特別緊張時,整個人都成了水裡撈出來的模樣。

“黃口小兒的事……是真的?”

“郎君,如果我賈師憲自稱是臨安城裡各處勾欄瓦舍的第二號大金主,就沒人敢說是第一號。就算我前些日子都在慶元府公幹,這臨安城裡的城狐社鼠們,依舊會替我打探訊息。他們說的,絕不會假。”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