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相國寺的舊址上,這段時間有不下十幾個高臺立起,不下幾十個班子抖擻精神,輪番表演。表演的同時,也在彼此較勁,因為其中出類拔萃的節目,到了正月初九以後,就會被選到宣德門外的“棘盆”去連續演出十天大戲。

所謂“棘盆”,就是在宣德門外一片大廣場上,由開封府出錢出人,用採繒色絹、蘆蓆竹架圍成的大劇場,容得幾萬觀眾,可算是雜劇界的龍門。哪個節目被選上了,頓時聲價十倍,成為事實上的官定節目。以後在外路演出時,就有權在一面兩丈見方的錦旗上繡上一副金字對聯:

“今日江湖賣藝,人山人海。當年棘盆獻技,傾國傾城。”

有這個彩頭在,燈節前在大相國寺裡的演出,便成了含有競賽性質的預演。眾多雜劇院本的班子都要爭這口氣,誰也不讓誰。而他們競爭得越激烈、演出越賣力,就越飽了觀眾的眼福。

因此今年開封府把預賞燈節的日期提前半個月以後,內行的官員,尤其是這陣子留在開封府的宋人商賈們,更喜歡去追捧寺觀中的預演。

因為許多節慶時的場面安排源自於開封舊俗,也就是源自於宋國以開封為東京汴梁府時的傳統。許多宋人商賈們眼看著祖輩描述的盛況復現於眼前,有津津樂道的,有感慨萬分的,甚至有當場熱淚盈眶的。

李雲和尹昌等人進入這片喧鬧場地的時候,正撞見一個班子在全情出演一場大戲。

尹昌全然莫明,不止李云為何要帶自己到這裡來。李雲卻鬆了口氣,道:“老尹,巧得很,咱們正趕上了。”

尹昌勉強打起精神:“趕上什麼?你不是說,要讓我陪你應付一個場面,使我知道宋人是否軟弱麼?這與戲班子有什麼關係?”

李雲顧不上回話,先踮腳四處眺望。

這大戲已經過了開場的末本曲辭,到了正場。臺上動用了數十名藝人唱做念打,底下觀者湧動如山,喝彩之聲此起彼伏,抱怨之聲也是此起彼伏。

原來這場戲是新排的,說的是數年前開封鏖戰,遂王部下設伏火攻,宋人逡巡不進,而皇帝領兵先破女真人主力,又衝進城裡救人的故事。

這等本子為了調動觀眾的情緒,其故事情節,與當日的真實情況固然謬以千里,人物表現也是誇張異常。比如戲裡的宋人軍將,便大都膽怯懦弱,既無戰鬥的本事,也無戰鬥的膽量。

待到一名丑角手持形似火把的木牌上場,擺出將要縱火的模樣,臺上作宋人軍將打扮的四五人紛紛擺出張弓搭箭之狀,居然全然落空。他們隨即滿場亂轉,作各種驚恐奔逃姿態,而那丑角揮舞“火把”,洋洋得意。

這段戲份,沿襲的是舊院本力求滑稽的傳統,放在尋常觀眾眼裡,無非是個小小樂子。反正總要嘲諷誰,嘲諷宋人也沒什麼不可以。但這情形,放到在場宋人商賈們的眼裡,未免有點不是滋味。

而李雲更知道,此刻在場的宋人,並不僅僅是普通商賈。

果然就在這個時候,戲臺對面的貴賓蘆棚裡,有人忽然吐氣開聲,隨即一道銀光閃爍,躍過了數十步。

下個瞬間,一支箭矢刺中了那形似火把的木板。箭很重,也很長。箭上挾帶的巨大力量,將木板從丑角的手裡整個兒推出,又將之狠狠釘在了戲臺後方的粗大圓柱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