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回首(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拖雷手頭沒了直接掌控的實力,就不可能真正指揮得動那些蒙古千戶、萬戶們,連帶著他的親近部下們,也只能做個空頭的貴人,等著大汗回心轉意了。
這局面,簡直就和深宮怨婦等待皇帝臨幸沒什麼區別,郭寶玉等人絕難接受。
郭寶玉最初出仕於金國,因為野狐嶺大戰後投降蒙古的軍將甚多,他投降以後,表現也並不顯眼。
直到拖雷在山東失敗以後,本部折損慘重至極,成吉思汗一時難以填補他的損失,便把許多降人歸置為一大營,交給拖雷去管。殊少蒙古本族親信的拖雷,只能全力拉攏這些異族降人,郭寶玉遂得拖雷的重用。
到了成吉思汗發起西征的時候,拖雷麾下包括契丹人、女真人、漢人在內,看似烏合之眾的部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郭寶玉父子併為大軍先鋒,數年間翻越雪山、橫穿冰湖、強渡大河,深入沙漠,先後主導了攻佔虎思斡耳朵、別失八里、別失蘭等堅城,歷戰數百場,殲敵數十萬,斬首數萬級。
若僅僅如此,倒也罷了。蒙古軍中多得是勇猛將才和殺人不眨眼的兇人,兩年的西征過程中,大軍縱橫往來,殺死的人少說也有數百萬。
但郭寶玉率軍所到之處,在殺戮之外,卻能按著中原軍隊的規矩恢復秩序,從被征服的土地上迅速呼叫糧食、武器乃至壯丁、工匠,充實蒙古大軍的力量。
要知道成吉思汗此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在中原遭到沉重損失以後主動選擇的戰略轉向,西征的目的,是為了充實也克蒙古兀魯思的實力,進而維持與中原漢地強權的持續對抗需要。郭寶玉的行事風格,正契合了成吉思汗的要求。
拖雷因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多次稱讚,郭寶玉本人則獲得了達魯花赤也就是斷事官的頭銜。各地的達魯花赤都由蒙古人擔任,唯獨郭寶玉是個例外。在契丹人耶律阿海病逝以後,他也是唯一一個在蒙古軍中掌控軍政實權的異族。
在戰爭中,郭寶玉曾胸中流矢,重傷垂危,是成吉思汗親自下令殺牛剖腹,去除內臟以後將郭寶玉塞了進去,才使他撿回一條命。
郭寶玉攻下的許多地盤,很快又交由拖雷的另一名心腹部下、女真人粘合重山來負責治理。這些地盤由此就不止於提供一次性的支援,而成為能夠實現長久統治、長久榨取的國土了。
郭寶玉和粘合重山的地位既然增長,拖雷的勢力和部屬規模隨之水漲船高。拖雷的勢力愈強,郭寶玉等人對地方軍政的掌控也愈發得心應手。
當時郭寶玉、粘合重山、劉伯林、還有耶律阿海的幼弟耶律禿花等人,已經掌控了龐大的軍政實力,治下領民多達百萬以上,領地的範圍自東至西足有兩千裡。
他們每個人都能看到了拖雷在這片廣袤土地上開基定鼎的可能。如果拖雷憑藉手頭實力最終成為下一任蒙古大汗,眾人因功而裂土分茅,也不是不能想象。
可惜沒過多久,蒙古人內部的傾軋驟然發動。成吉思汗一夜之間就改變了心意,把拖雷派回東方作探子,又讓郭寶玉隨侍在側。粘合重山則被調到大汗身邊擔任宿衛官必闍赤,地位雖高,卻處在大批蒙古宿衛環繞之下,事實上被褫奪了實權。
至於耶律禿花和劉柏林兩個,究竟是什麼情況,拖雷出發得太急,全不知道,估計撈不著好。
對這局面,拖雷自家沒什麼可說的,他的部下們卻難免惱怒。
說到底,眾人當年投降蒙古,是因為蒙古勢大,漢兒無法匹敵。識時務者方為俊傑。之後蒙古雖然受挫於中原,眾人一時來不及改弦更張另投新主,拖雷又給大家畫了一個建國異域的大餅,並承諾人人稱王稱公,世世代代盡享人間富貴。
過去大半年裡,拖雷認認真真地做個探子,而郭寶玉等眾人依舊跟隨,那已經是看在過去數載的主從情分上。但拖雷既然決定返回成吉思汗身邊,以後的路怎麼走,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這會兒他如果宣佈說,自己真的滿足於跟在父親身邊,做個出謀劃策的人物,真的就只想做個聽話的兒子,等著父親回心轉意,再賜予些什麼……
那代表拖雷承諾的大餅化為烏有,諸多異族共同分享政權的願景從此粉碎。這些僅剩的部屬此刻哀嘆,是真心誠意的,但後繼的離心離德,只怕難以避免。
拖雷對此,全都明白。
在受挫于山東之後,拖雷從原先的超然地位跌落,見識了不少異樣的眼神,吃了許多以前沒吃過的苦頭。那些曾經諂媚對他的人,驟然露出輕蔑的嘴臉,那些曾經發誓忠誠的人,忽然變得陌生。由此產生的痛苦,曾經讓拖雷整夜整夜不能安眠,心裡好像有火在燒。
現在的拖雷已經成長了。他深知這世上沒有憑空而來的情感,沒有隻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忠誠。郭寶玉對拖雷,算得仁至義盡,現在他想知道自己的未來,拖雷就必須給他一個未來。
所以他端然坐在馬上,彷彿毫不介意眾人的情緒,只淡然說了句:「該我向大汗稟報的情況,該我向大汗提出的建議,我都會盡心盡力地想到妥善,這是為人子的本分。而且……」
他拉長語音,看看眾人。
郭寶玉神情微動:「而且什麼?」
「而且,出過主意之後,不用我做任何事,權柄自然就會回到我手裡。這一次我獲得的東西,較之原來只會更多!多十倍!我能給你們的東西,也多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