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回首(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部屬們既默然不語,拖雷深思沉吟,任憑馬匹在原地打了幾個轉,然後低頭啃起了青草。
他所擔心的,還有一點。
既然成吉思汗讓他做個探子,他就紮紮實實地做個可靠的探子,過去半年裡,他在宋國的腹地兜轉來去,不止探聽了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報,所以他也知道了,原來宋國還曾經控制整個中原,北方金國的漢兒百姓,早年都是宋國的子民,只不過因為女真人的崛起,導致宋國都城被破、皇帝逃亡,一家人才分作了兩家。
郭寧是個漢兒,所以他只用兩三年就橫掃女真人的勢力,建立大周,速度快得驚人;也正因為他是個漢兒,他的大周從宋國賺取利益的速度,一樣會很快!
明擺著,大周的商船南來北往,絕少障礙。他們兩方做起生意來,也像是沒什麼隔閡的模樣。聽說周宋兩家的貿易大肆擴張,也就是這兩年的事,但郭寧麾下的將領史天倪,都已經堂而皇之到了遠隔數千裡的福州了!
所以郭寧面前這塊肉不僅肥,還很容易吃,甚至都不用打仗;不僅容易吃,吃下去的每一口還很快就能在腹中消化,幾乎毫無損耗地轉化為力氣!
當然,蒙古也在竭力吃肉。可是,且不談成吉思汗面對的肉夠不夠肥,蒙古人吸收消化花剌子模和西遼等國舊地的速度,夠快麼?
關於這個問題,花剌子模的國都撒馬爾罕城裡,被蒙古軍一次性屠殺的一百二十萬人或許有話要講。
過了好一會兒,拖雷低聲道:「本打算藉著征服得來的力量,返身壓服定海軍,但宋國富庶如此,又軟弱如此,日後局勢變化,恐怕和先前所料大不相同。我這次趕回父汗駕前,會仔仔細細地分說此事,催促父汗早定應對之策。」
他看看周圍眾人,繼續道:「要做的,無非這幾條。首先得結好夏國,然後再想想有什麼可以拉攏宋國的地方,或者在周宋兩國之間製造出矛盾。這兩國在秦隴地帶都有駐軍,或許我們可以承諾幫助宋國收復秦隴?便如當年金國與宋國共滅契丹一般!還有金國……金國被滅,不過是這一兩年的事,女真人總不見得被殺絕了種,總有對周國不滿的人,可以引以為援,另外,女真人的東北故地,滿坑滿谷都是野女真,總也能煽動一批。」
說到這裡,他又想到草原東部的幾個遊牧部落,還有成吉思汗留置在草原的人手,悚然一驚:「對了,定海軍既然取代了金國,就會向草原伸手,草原東部諸王還有北平王所承受的壓力必然沉重。哪怕有監國公主在,對許多部落的控制也難免削弱。得儘快調動一支兵馬回草原,對他們加以制約!」
有個部下道:「恐怕本族兵馬緩急難以調動。」
「咱們本族的兵力要鎮壓各地,一時難以抽調,理所應當……不妨呼叫那些地頭蛇康里人的軍隊。我記得康里人在三萬籤軍以外,還有苫滅古麻里氏和她的兒子曲律和牙牙領有的七千騎兵。不妨將他們盡數抽往草原,若有不足,再添些欽察人伯嶽吾部的騎兵……把他們調走以後,我們在河中放牧,也能安心些!」..net
這會兒能陪拖雷來到宋國的,全都是親信中的親信,忠誠和才幹毫無問題。所以拖雷說話並不避諱,轉眼就列了四五條措施。也虧得他這兩年裡見識大漲,這些措施都頗有見地,不是胡吹大氣。
說完這些,拖雷覺得自家沒什麼新想法了,便問同伴們:「你們覺得如何?還有什麼要完善的?」
眾人想了想,也沒什麼獨到的建議,都去看佇列裡一名高瘦且頭髮斑白的騎士。
畢竟郭寧兇名遠揚,他派了麾下重將在城裡生生堵著知州衙門,焉知接下去會發生什麼。萬一拖雷等人糟了池魚之殃,那就不妙了。所以拖雷出城以後,留了郭寶玉帶若干機敏之人手按
刀劍監視城門。
這高瘦騎士便是郭寶玉,不久前才催馬趕上本隊。
見眾人以目注視,郭寶玉沉聲道:「定海軍在宋國撈著什麼,撈著多少,這大周國又該如何應付,那是大汗要操心的事。四王子向大汗提的建議,和我們沒有關係,我們也沒有想法。」
郭寶玉文武雙全,一向很注意說話的分寸,此刻這句話,卻直率異常。
拖雷愣了下,環顧四周,只見好幾人面露驚色,也有人隱約心有慼慼。
拖雷面色不變,微笑道:「玉臣,你對我的建議沒有想法,但一定有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妨直說,說個痛快才好。」
玉臣是郭寶玉的字。蒙古貴胄們呼喚異族部下,素來都直呼其名,有時候乾脆給某人起個綽號來代稱。而拖雷卻一直堅持用漢兒的習俗來尊稱麾下的漢兒部屬。
「那,我便說了。」
郭寶玉向拖雷鄭重行禮,繼續道:「那郭寧南向撕咬宋國這塊肥肉,必會急速提升他的實力,使得本來就難以應付的強敵更難應付。這一點,四王子只消如實稟報,大汗一定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四王子方才所想的這幾條,也都是極有見地的主意,大汗必然喜歡。可我們想知道的,不是這些。我們想知道的,是四王子周遊夏國、宋國一年以後,打算如何奪回權柄!」
拖雷輕笑了兩聲。
「權柄麼……那東西,是父汗所賜,不是我能奪的。」
這話入耳,郭寶玉重重嘆氣,其餘的部屬們也都嘆氣。
早年拖雷跟隨成吉思汗身邊,憑著父親的寵愛而驟得統領大軍之權,這樣的好事,現在恐怕很難重演。所以拖雷替大汗出一百個、一千個主意,手頭沒有自己的實力,也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倒不是說,成吉思汗多麼猜忌自己的兒子,關鍵在於,大蒙古國的體制,是成吉思汗一手建立起來的,從建立怯薛軍,到劃分九十五千戶,都是為了實現大汗自上而下的集權。但在蒙古軍連番受挫於中原以後,這個集權的過程受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