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強徒(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先前說好的應對策略,是由貴國去查清導致海寇猖獗的原因,解決隱藏在背後的敵人,而由我方派出人手,按照貴方的指定目標,去一一清除那些海寇。」
周客山似笑非笑:「可是,貴方始終沒有查明幕後之敵是誰,我方又有什麼可做的?那些人都是大食海寇,和我大周有什麼關係,和兩國邦交有什麼關係?世伯若覺得,大食海寇鬧出的動靜太大,何不催促儘快掘出真相,斷絕海寇襲擊的根源?」
「你莫非當我是傻的?什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那就是你大周的北京路北面防禦使史天倪和他的部下!我若將這件事稟報給史丞相,看你們怎麼收場!」
「哈哈……」周客山笑了起來。
章良朋也是有能之人,浙東各地又是他的該管,耳目極多,史天倪偷偷南下的事情壓根瞞不過他。所以周客山乾脆也不堅持否認。
「從海寇肆虐到現在,前後五個月了,上海行的商船也提心吊膽了五個月。世伯覺得我們的動作太快?動用的人手太多?鬧出的動靜太大?豈不知,大周舉兵十數萬掃平半壁,也不過用了兩個月;這番行動,最初南下的也實實在在只有四十一個人!」
章良朋沉默了一會兒。
道理是這樣沒錯,但這是大周的道理。這些北方漢兒橫衝直撞而取中原,於是覺得那一套激烈手段放之四海而皆準。
大宋則與之不同。大宋要解決面臨的問題時,能夠應用的資源要比遠隔重洋的北人多得多,也遲鈍得多。
大宋有龐大的官僚體系,有針對海貿的完善管理機構。近年來牽扯海上貿易的,有廣南、兩浙、福建三個市舶司,杭州、慶元、溫州、江陰、華亭、海南等十數個市舶務,再加上各地帥臣、漕臣所領的諸多相關衙門和人手,其職權相制的嚴密程度,遠邁歷朝歷代。
大宋的當今天子算得上仁君了,朝堂上群臣、史相身旁的羽翼也是人才濟濟一時之選,可以算是賢臣。史相要去探察什麼,有的是合適的人選,足以揪出任何深埋的真相。
大宋有殿前司所屬、沿海、沿江兩個制置司所屬和各地經略安撫司所屬的十六支水軍,掌控的船隻最多時高達四千餘艘,僅僅一個由定海水軍擴充而成的許浦水軍,兵將編制就包括四軍、八將、六十三隊,一萬四千人,以此力量控制海上,沒有任何海寇能夠對抗。
大宋有這麼強的力量,真到了要用的時候,卻雷聲大,雨點小。
隨著海貿的規模擴大,大宋的市舶司編制越來越大,名義上一個市舶司設官四人,吏十一員,實際上內裡填充的官吏數目要多出十倍不止,在賬上靠市舶司吃飯的人多出百倍不止,為市舶司奔波勞碌的公人、遊手、幫閒的數目更是無以計算。
但這樣巨大的體系並沒有帶來巨大的力量,反而使得整個體系像是個垂死的巨人,稍微動一動,渾身骨骼就要被自己的體重壓垮。史相要各地市舶司關注海上異動的命令發下去三個月了,市舶司沒響應,也沒法響應。
大宋的文教天下無雙,讀書人一撥撥地入仕不提。這兩年裡,史相憑藉巨大的財力,在拉攏盟友、分化政治對手、擴充自身的政治基盤方面,簡直無往而不利,彷彿有一手遮天的勢頭。
但章良朋這樣老資格的官員卻明白,在史相門下奔走的人是多了,他們表忠心的口號也叫得響了,可史相真正願意託付大事的,其實還是他小圈子裡的若干人。
他老人家俯瞰下去,那麼多的官吏隨著他的眼光拜舞,或者有賞心悅目的作用。可是史相知道,這些人始終都是一灘淤泥。所以史相也就很恚怒地發現,他陸續派出的幾隊查訪人手,現在全都在淤泥裡打混,別說探察了,自家都已經成了墨黑一團。
至於各地水
軍……
沒錯,按照常理,水軍碾壓海寇,就如碾死螞蟻。莫說海寇了,便是北方大周力圖擴充的海上力量,放在大宋面前也不過是螞蟻。
可是大宋的局面就是那麼匪夷所思,以章良朋眼皮底下的定海水軍而論,他一聲令下,能在環繞諸島的海面上聚集起艨艟上百,小舟數以千計,帆檣遮天蔽日。但他也只能做到這點了。
那麼多的舟船要維護,那麼多的兵丁要吃飯,幾十年下來,大宋的水軍早就習慣於自己討生活了。使相要閱兵抖威風,那沒問題,官面上的事,本來就得大家互相幫襯著。
可要說什麼巡邏、捕盜、追蹤、作戰……上頭的老爺們,軍餉和賞賜還欠著十幾年的份呢,您要是不給結清,就別扯這些有的沒的,耽擱我們跑船去賺點外快。海上生意如此興隆,總不見得偏我們這些丘八就得餓著?
所以,如果要章良朋去剿滅海寇,他能調動的力量統共只有海船二十三艘,多一艘都沒有。而敢於在海上、陸上同時與海寇兇殘對抗的人手,實實在在不能去盤算。皆因不盤算,還有「有」的希望,一旦盤算,結果便很有可能是無了。
既如此,章良朋還能說什麼?
大宋什麼都沒做成,難道還能埋怨大周的雷厲風行?
他和大宋的無數官員們一樣,始終都把北面的大周政權當作一群粗鄙武人糾合起來的草臺班子。哪怕他們再兇悍,再強勢,終究不能與大宋的衣冠禮樂、聖人之教相比。
可他又是大宋朝裡忙著做實事的官員,這兩年裡一直在想盡辦法,替史相賺出用來壓制朝堂的幾百萬貫。
兩家在海上的合作,何等千頭萬緒,涉及的瑣細不計其數,那都是章良朋和李雲、周客山兩個一點一點慢慢地摳出規程,再一點點落實下去的。他愈是用心,就愈是覺得,自己與北人的協作甚是快捷便利,愈是覺得大宋徒然表面光燦,底下那麼多文武官吏全都是廢物。
對著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橫行,他固然暴跳如雷,卻又有種隱約的感受浮上心頭:
有沒有可能,做事本來就該這樣雷厲風行?.
有沒有可能,我大宋才是個糊弄事的草臺班子?
對這些問題,章良朋從來都不敢多想,他也知道,這些問題不能有答案。他只能狠狠地衝著周客山說話,而且最近幾次討論,氣勢越來越盛,言語越來越嚴厲:
「無論如何,那個阿里巴巴不能再鬧騰了!否則制置司的水軍就得有所動作,我也不得不如實稟報史相,史相一旦惱怒,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周客山反倒客氣。
他向章良朋作了一揖:「世伯莫惱……要不這樣,咱們兩家各退一步?」
「怎麼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