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蛀蟲(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貿易是要人去做的,在獲得天量物資和利益的同時,要維持貿易路線、組建運輸渠道、打通諸多節點、分配鉅額好處,都需要人去操辦,需要人力、物力、財力、權力的不斷投入。
隨著兩年來的投入,大宋的疆域內,有的東西被建立起來,有的東西被迅速摧毀。
被建立起來的,是每一條貿易路線上利益相關的共同體,被摧毀的,則是共同體以外,大宋朝堂原有的律令制度和官府的管理能力。
按照大宋的律法,走私貨物價值超過十貫的,就夠得上死罪。官員包庇走私的,流放瓊州永不放還。至於沿邊境的軍民百姓,本身十戶一保,一戶走私,十戶連坐,若能檢舉揭發的,賞錢從五十貫到三千貫不止。
淳熙年間,大宋朝廷對走私違法進行清理,一時間殺得人頭滾滾,以池州雁漢為大法場,黃州為小法場。
但這樣的事,現在在淮南各地,已經不可能做到了。
海上的情形,賈涉不清楚。但在淮南各地,軍隊都成了走私隊伍的護衛,官員被走私隊伍豢養。主導走私的商賈們,力量越來越強,隱約開始和背後的保護傘分庭抗禮,甚至隱約把定海軍當做了新的保護傘。
反倒是本來應該厲禁走私的淮南各官署,起初都從商賈手中得到好處,又因為賈涉的周旋,所以投鼠忌器,眼開眼閉;現在他們則發現,商賈本身就已經尾大不掉,成了官府不得不正視的龐然大物。
別的不說,只說賈涉眼前的謝國明。此君號稱要出百萬貫錢財參股,當然是胡吹大氣,意圖一鳴驚人。這等商賈斂財的本事,不可能超過手段高明的賈涉自己。
賈涉估計,謝國明家中私產約莫有我賈某人的一半,也就是二十萬貫,算上那些走私途中火併所得、埋在床底下見不得人的金珠,還有兩萬貫。
這樣身家的商人放在早年,頂多是一頭養肥的豬,淮南這裡執掌重權的官員隨便勾一勾手指,就能讓他們家財蕩盡。
但現在,局勢和早年不同了。關鍵不在於這些錢財本身,而在於謝國明多次往來北地經商,僅僅兩年就賺出了這麼大的身家,自然有他可用的力量。
據賈涉所知,謝國明掌握了六艘船、三百名水手、三百名精壯的民伕,緩急時都可充作護衛。他在揚州、高郵、寶應、楚州都設有自家的倉儲和旅舍,日常為他工作的丁壯,另外又有五百人之多。
此刻恭敬聚攏在賈涉身前的走私商人共有二十三家。他們每一個的身家都不次於謝國明,掌握的力量也大體不差,壯丁普遍在千人以上,甚至有多於兩千人丁,家中備有弓刀甲冑的。
這樣一批人,早年根本上不得檯面,是隨時會被官府找個由頭斬首示眾的貨色。在南北貿易興盛之初,他們為了打通一條貿易路線,也不得不沿路卑躬屈膝地磕頭。
但兩年下來了,他們的錢袋子鼓了,底氣足了,膽色就壯了。就算沒有周國公組建商行的號召,這二十多家走私商人手中控制了三萬多的壯丁,其中多有兇狡桀驁之徒。憑此力量,他們成事或者不足,敗事綽綽有餘。
這樣的團體,此前都各自忙著生意,不會輕易出頭,只不過都仰賴賈涉的長袖善舞,靠他打通所有關節,才對他格外尊重。
但此番定海軍出面,再扯著臨安的高官一起,提出組建一個包攬南北兩邊陸上貿易的商行……
這其中蘊含的巨大利益,立刻就讓所有人心跳加速,熱血沸騰,乃至有鬚髮戟張的。
走私商人們的忠誠,大約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笑話之一。南朝這裡,百姓們又不似山東災民,全然活不下去,要不是心中殊少道德,誰會冒著違背國法的危險來做這個?
可一旦做大了,他們從這等違法亂紀的行為裡撈到好處,便又成了最忠誠的。只不過他們忠誠的不是某個人,而是真金白銀!
能給他們真金白銀的人,就能驅使他們,就能控制他們。而這些人的力量就會被聚合到一處,並且徹底摒棄地方官府對他們的影響。如果後繼再加以引導,淮南一帶將會出現架空各地官衙的第二個官府!
就在賈涉奢華的花園裡,數十人俱都歡悅,想到未來的美好場景,想到錢財如江流湧蕩,人人呼吸急促,看著賈涉便如看著嫡親的兄長,恨不得當場歃血為盟。
但大宋朝廷方面,也不會坐視局面惡化,全然束手無策。
賈涉的大宅以外,隔著一道橫街的小院裡,便有人眯眼凝視,反覆數了數等在門外的車馬數量。半晌之後,此人眼中寒光閃現,恨恨道:“一群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