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波平(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直沽寨北面,從武清到漷陰、通州一帶,有許多工程隨著郭寧的到來不斷鋪開,越來越似一個巨大的工地。
冬天裡土地凍結,很難施工,但中都周邊的百姓們閒著也是閒著,所以能響應招募的人手規模極大。都元帥府給的月餉是足額的銅錢五百文,還包三餐、管住、發給衣服、工具,衣服還能帶回家去。
金國的銅價昂貴,銅錢的價值非常之高,中都城普通百姓,拿著二十文錢就夠過日子了。都元帥府開出這樣的條件,許多中都城裡的貧民日常想都不敢想,人人雀躍異常,大家幹起活兒來也都精神十足。
當然也有百姓私下議論,怪不得郭元帥又在海上生髮,又開了大金的府庫,明明手上有金山銀海,結果麾下文臣天天都哭窮,到處都說錢財糧食支應艱難。
眼下的大金國都一分為二了,南京路那邊冒出了一個偽朝皇帝,郭元帥都沒有餘力去討伐。轉而再看,原來錢財都被大手大腳用掉了,明明可以一聲令下強迫百姓去做的事情,元帥非要給錢來僱傭,簡直大方的有點傻。
有人甚至拿著郭寧做例子,告訴自家孩兒,這明擺著是邊疆軍人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吃了上頓不管下頓的作派。咱們正經人家,有錢也不能這麼糟蹋著用。
但更多的人,因此對都元帥府感恩戴德。畢竟這幾年來,中都城裡不斷地餓死了,每到深冬,餓死凍死的人更多,若非郭元帥以工代賑的善舉,起碼又是幾千條人命要沒了!
十一月末的時候,都元帥府傳令說,要趕工期,月餉再加三成。百姓們裡頭,甚至有些憨實的,特地相約到元帥臨時駐紮之處稟報,說大家感念元帥恩德,自然會努力幹活,元帥其實不必加餉。
郭寧好聲好氣地接待了他們,還請了自家妻子出面,陪著眾人吃了飯。
飯後眾人辭行,還都得了些銅錢和衣料,問過才知,原來這一日元帥所在的府邸裡頭正有個小小儀式,是親近部屬們湊了分子,為元帥的嫡子郭靖祈福。
百姓們愈發感念,路上和回到營地以後,都在傳說元帥的恩惠。
又有年高德劭的宿老說,郭元帥單名一個“寧”,郭元帥的長子單名一個“靖”,這兩個字意頭都很好,可見天下太平不遠,大家都能輪上幾年安生日子了。尤其郭小郎君,這名字裡透著一股正氣,必定是有後福的,但大家以後有暇,也得經常念幾句佛經或者道經,為元帥一家盡些心意才好。
百姓們隨即也發現,加出的三成餉不是憑空掉下的好處,真不好拿。錢雖然多了,但工程的進度、工程質量上的要求也嚴格了許多。
那麼多百姓裡頭,自然混著好吃懶做的人物,難免又串聯起來抱怨,暗中傳些怪話混話,甚至消極怠工,和定海軍的官吏對抗。
結果這苗頭剛一出現,相關之人立即就遭嚴懲。帶頭的罪加一等,有好幾個被當場用大棍子打死,特別積極參予的一批人,也全沒落著好。
百姓們私下裡打聽過才知道,因為各種工程規模浩大的緣故,如今郭元帥麾下,有一位負責政務的大員親自在管控。而這位大員的名字,就算普通百姓也很熟悉,屬於出了名的狠角色,經常背後遭罵的。
他便是當朝的尚書右丞兼大興府尹胥鼎。
此前中都城裡新皇登基、改元,以周國公為輔政武臣的一系列事情,都是移剌楚材在操辦。這位一向手段偏軟的治政之臣經歷了這一趟以後,聲望反倒大大地躍升了,就在上個月,移剌楚材幹脆恢復了耶律舊姓,從今以後以耶律楚材的名字示人,也徹徹底底和大金朝廷的舊規矩做了切割。
有新人崛起,自然也有舊人抓住站隊的最後機會。
比如胥鼎,就很及時地把自己的身份從盟友徹底變成了下屬。他這樣的能臣,正是郭寧所急需,所以郭寧回到中都就任周國公、平章政事以後,便再度以胥鼎知大興府尹,要他把中都周邊的舉凡道路、倉庫、軍營、堡壘、碼頭等諸多工程建設都管起來。
這可不是貶謫,而是極大的信任和重用。
皆因有工程就有鉅額錢財糧食開銷,就有大量壯丁聚集。考慮到壯丁還都脫離了土地,按照部伍進行管理。這種工程隊伍與可以打仗的軍隊,只差軍事訓練和裝備罷了,當年大金國在野狐嶺、在密谷口動輒聚集數十萬大軍,其中倒有半數都是臨時糾合的壯丁。
胥鼎當然不會造反,他也壓根不會去做收買人心的事情。
他從中都出發南下,到通州的時候,視察當地拓寬道路的營地,正撞見地痞鬧事,還有些懶漢響應。他當場一聲令下,就將參予鬧事的人全數革退。有些潑皮居然敢在胥鼎面前耍狠,結果罪加一等處置,當場被胥吏用大棍子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