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平靜(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郭寧此前已經和部屬們反覆商議過了,都元帥府暫且不必理會大金國散在各地的宣撫使們,包括南京留守完顏守緒,也是一樣。地盤擴張到現在的地步,又到了廣積糧,高築牆的時候,厚積實力才能摧枯拉朽,倒不必急著在沙場上見分曉。
何況,郭寧是個漢兒,大金國境內子民,佔絕大多數的也是漢兒。只要郭寧在武力以外,展現出足以開基定鼎的本事,那麼多漢兒難道不會選麼?除非他們失心瘋了,才非得和女真人陪葬!
所以,南面的事情不在陸上,而在海上。對海上商路的持續經營,也是都元帥府的大政。
】
畢竟這一次宋國驟然翻臉,立刻就給定海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眼前的事情可以靠著勾兌高麗來解決,以後呢?宋國若是發狠,把高麗也禁絕了,將士們豈不要喝西北風?難道以後新朝肇建,便隔三岔五,再學著大金開國時的作派,去宋國擄掠?
以武力而論,這倒不是不可以。
但郭寧立刻就嚴辭叱去此等狂想。
郭寧的勢力能夠神速崛起,確實靠得也是強橫無匹的武力。但強橫武力從何而來?軍人的使命難道就是擄掠?無數軍民百姓們之所以聚集在定海軍的旗幟下,難道是為了一個強盜政權?
說到強盜,契丹人如此,女真人如此,蒙古人也是這副模樣。定海軍的武人個個兇悍,難免也有躍躍欲試的時候。
但漢兒和契丹、女真、蒙古,乃至北方高原上無數旋起旋滅的異族不一樣。漢兒值得更好的未來,漢兒能夠創造更好的未來,千百年來,蘊藏在漢民族體內的力量不止是破壞和摧毀,更有建設和創造。
這一點,隨著諸將地位漸高,不可不察;郭寧不會停下對更好未來的探索腳步,諸將不可不跟隨。
這通道理講清,眾將當即肅然。
但將校們,對海上經營的興趣始終不是很足。
畢竟大敵是蒙古,而南朝宋國、海東高麗之流,看這陣子傳回的訊息,其國政簡直猶如笑話,要在它們身上攫取利益,功夫恐怕不只在戰場。就算要廝殺,大海茫茫,船隊往來於波濤,宛如一粟,這裡頭的門道,和陸地上大軍往來又完全不一樣。
或許,到最後這事情還得由李雲主導?
這上頭卻又有個礙難之處。都元帥府在陸上的擴張和爭戰,畢竟都在郭寧的統轄之下。但海路千里迢迢,很多時候巨大的力量投注下去,軍府就只有坐等結果的份。很多事情沒經過相當時間,既看不到成果,也看不到回來稟報的人。
那麼,負責這一塊的人選就格外需要慎重。李雲在遼東奔波倒也罷了,他如果去往南朝行事,動輒一年半載的,左右司誰管?那也是個非他不可的職務!
酒桌上稍稍一靜,外頭忽然有人匆匆通報,說胥鼎帶了幾個僕役,攜了禮物,輕車簡從來賀。
這是大金國的右丞相,怎也不能慢待。廳堂裡的眾人全都站起,移剌楚材又讓人趕緊去通報郭寧。
郭寧正帶著呂函坐在內院的長廊下,為她指點眼前小小園林裡的妙處。
“錢財不合亂花,所以……咳咳,小是小了點。不過很有趣的!你看,從這裡走上去,到亭子以後轉個彎,就看到了咱們這座長廊的另一頭。長廊有個坡道,打著彎就轉下來了!可不是很有趣麼?這是我想出來的主意!等到咱們孩子大些,就帶著他,在這假山裡捉迷藏!”
眼前指手畫腳的郭六郎,相貌比當年昌州烏月營裡的軍戶少年成熟了許多,多了幾分威嚴。但在和呂函相處的時候,他的那份真性情卻依然在。
呂函笑眯眯地看著,有些喜歡。她感受到了難得的平靜和安慰,就像中都城外的軍營裡,許多來到中都,和親人相會的將士家卷一樣。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