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難處(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木靶按照步卒旁牌的規格精心製作,只少了一道包裹皮革的工序;為了便於練武時反覆刺擊捶打,後面還有柺子木支撐。但郭寧驟然以鐵骨朵暴擊,整面木靶碎屑橫飛,竟如紙片無異。
正在校場東面作工的泥水匠和力伕們本來就一邊幹活,一邊偷覷郭寧練武,這時候許多人連聲喝彩,都道:“郭元帥利害!這身上,怕不有數百斤力氣!”
郭寧愣了下,才笑著向他們揮了揮手。
這股子惡氣發洩完了,接著還得籌謀正事,他轉而對身邊侍從道:“拿身乾淨衣服來,我得去見見晉卿。”
此前兩方海貿正常開展的時候,郭寧經常視察各處港口,和一些商賈攀談幾句。而此番召回詢問的各地人手裡頭,趙斌等人是來得比較晚的,先前郭寧已經陸陸續續見過了五六批人,詢問了許多問題。
他已經明白,這次商路驟然阻斷,一方面出於宋國朝堂上某些關注兩國關係之人,從各種渠道得知郭寧的勢力驟然增長,感到巨大威脅;另一方面,也有人把壓制定海軍,當做了對抗自家朝堂權相的抓手。這兩廂一拍即合,居然發動了相當的力量,對宋國的海上貿易形成了壓制。
老實說,此前郭寧真沒想到宋國朝廷能有這樣的控制力,也沒想到他們能做到這麼幹脆,硬生生壓住那麼多渴求利益的海商和他們背後之人。
大金和南朝宋國之間的貿易,可以說是當今天下最龐大的一注財源。自大金立國,南北兩分以來,大金和南朝彼此對峙,戰事連綿。但雙方又確實各自都有急需的、或者大量需要的物資,必須仰賴於對方。
在雙方戰和不定、官方貿易時常遭到阻斷的背景下,海上和陸上的走私貿易就始終處在風險高而利潤超高的狀態,所以反而長盛不衰。
過去數十年,金國在兩國的走私貿易中,是以輸入為主的一方,所以受益甚大。
比如金國境內大量的銅錢,都是透過走私貿易,由南朝輸入的,這大大緩解了金國的錢荒問題,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大金朝廷。另外,每當大金出現水旱災荒,從南朝走私來的糧食更是必不可少。
因為這個緣故,大金對走私貿易的打擊,一向近似於無。主要關注的,只有銅錢不得流出。走私銅錢者,徒刑五年,三斤以上死,駔儈同罪,這是大金實在缺銅缺錢的緣故。
不過,正因為大金極度缺銅缺錢,有多麼缺心眼的商人,才反而往宋國走私銅錢?這實在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到了世宗皇帝時,皇帝惟以省約為務,對宗室諸王的貪慾多所壓制,但他事實上又必須保障女真貴戚的利益,要酬答支援他的諸多宗室,所以結果便是在走私貿易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此造成了海陵王建立的金國水師分崩離析,船隊都落入諸王掌控。
而到了最後,隨著前一次中都大亂,有力宗王紛紛身死。而郭寧趁勢接收這些船隊,遂得到了定海軍起家的第一桶金。
金國在走私貿易中的受益,卻不代表宋國在這上頭吃虧。
宋國的海貿之興盛,遠遠超過金國。作為商業繁榮的大國,與金國的貿易,只不過是宋國鉅額外貿中的一環罷了。
此前郭寧曾聽海商說起,與宋國通商往來的國家除了金國以外,還有倭國、高麗、大理、吐蕃諸部、大越、占城、蒲甘、真臘、三佛齊、大食等五十餘國,在其泉州、廣州、溫州、明州等港口交換的商品,較大宗的就有二百五十餘種。
宋國作為巨量貿易的中樞國家,一手進一手出,有得是賺錢的來處;從金國輸入的馬匹和毛皮等物,又確實有不可取代的獨特優勢。
尤其是郭寧的定海軍政權崛起以後,為了保障己方的財政和糧食支應,對於本來受限的馬匹貿易全然放開,甚至大加鼓勵。宋國在貿易上的直接得利由此暴增,很多明州的商賈,還因此獲得了政治上的好處。
待到李雲的群牧所繫統逐漸深入遼東,許多宋國海商甚至用盡辦法,上門去阿諛李雲,以求馬匹的配額,彼此之間還會為此劇烈爭執,引發不少海上的血桉。
時間久了,這種兩國俱都得利,而經手之人更財源滾滾的貿易,自然糾合出一大批既得利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