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冷靜觀戰的郭寧厲聲喝令:“傳令前隊,後退者斬!”

去年下半年以來,定海軍打通了遼東方向的商路,由此得到了戰馬的輸入渠道。因為馬匹數量增加得非常快,山東境內用於放牧的土地竟然不足,以至於移剌楚材好幾次召集官員們,商議應對的方案。

郭寧記得,其中有個方案是梁居實提出的,他說山東東面的大海深處,有一座大島名叫耽羅,島酋曰星主、王子,近百年來依附於高麗。如果拿下那個大島,置為定海軍的藩屬,很適合用來放牧。

這個島,郭寧還真有印象。他在那場大夢裡,還去旅遊過呢。

可這些討論,到去年年底時候,全都暫緩。

原因有三。一來,成吉思汗此番南下,是經草原東部先到北京大定府。遼東那邊紇石烈桓端等軍將面對蒙古軍的直接威脅,紛紛招兵買馬,擴充兵力,和定海軍的交易就減少許多。二來,供養騎兵的開銷甚大,定海軍雖有海上財源,但處處都要用錢,實在沒法持續擴張騎兵隊伍。三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定海軍下屬的某一部人手稍稍打通了南朝宋國的特殊關係,進而能夠採買到少量甲胃軍械,用來交換的,自然只有戰馬。

這樣一來,定海軍騎兵數量相對於急速擴充的總兵力,便顯得不那麼充足。

此番隨同郭寧前來北疆的,有輕騎八百,重騎四百餘。除了少量必須不斷出外打探的哨騎以外,其餘的都被兜在陣中,以備關鍵時刻一錘定音。

相對而言,蒙古人在馬匹上頭,就寬裕得叫人眼紅。

馬匹對蒙古人來說,好比農具之於農夫,船隻之於漁民,是不可分割的忠實夥伴,更是整個生態的一部分。草原上究竟有多少牧民,沒人能數清,而馬匹的數量,至少是牧民數量的五倍乃至十倍以上。更不消說蒙古軍前年攻破金國群牧所,掠去戰馬數十萬了。

一名蒙古騎士出兵作戰,通常會攜三匹到五匹馬。這些馬匹在廝殺時是夥伴,在飢渴時是食物來源,而在特定時候,比如現在,它們本身便成了武器!

衝陣的馬匹,的數量估計在三千匹上下,也不知聚集起來要花多少功夫。它們密密匝匝地形成了龐大的群體,又不知為何全都陷入到了暴怒狀態。所有的戰馬都在竭力奔跑,瘋狂地嘶鳴,蹄聲和馬嘶之聲音簡直壓過了兩軍將士的呼嘯。

馬群出現的時候,距離定海軍的軍陣就不遠了。那一瞬間,彷彿連漫天煙塵都被踏得低落,又轉而被再度揚起。

依靠極少數騎術精絕的敢死之士連連揮鞭,掌控方向。無數戰馬彼此碰撞,分分合合,在整個寬大的正面,風馳電掣地撞向了定海軍的軍陣!

蒙古馬並不屬於特別高大雄壯的馬種,但一匹馬的重量,怎麼也及得上四五個普通人,是極其強壯的動物!當這種動物聚整合數以千計的大群,如狂風呼嘯般穿過軍陣前的開闊地的時候,曾經鎮定的將士們紛紛失色。

蒙古輕騎揚起那麼多的煙塵,原來是為了掩護這些畜牲!

它們來得太快了!

馬匹全速賓士,眨眼就迫近了軍陣。

最前排持盾的將士們,已經可以隱約看見那些戰馬鼻孔裡噴出的粗重白氣,看到他們不正常的、紅彤彤的眼,還有因為狂奔出汗而顯得鼓脹的肌肉!

蒙古人在養馬上頭,是有點特殊門道的,這是用了藥物還是什麼,把數千匹馬都惹怒了,逼瘋了,把它們的獸性激發出來了呀!這種狂怒的戰馬成群奔走的時候,眼前就算槍矛利刃,都不在乎的!

驅策馬匹衝陣的手法,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可是,馬匹畢竟是財產,不是糞土。以前和蒙古人廝殺的時候,頂多見到三五十匹衝陣規模,將士們把佇列排得嚴實些,槍桿子一齊往外亂扎,總也能抵過了。

可是,拿幾千匹戰馬衝陣,就不一樣了。這是硬生生要拿戰馬的命換人命,一般的蒙古人誰有這樣的大手筆?被這麼多大傢伙撞過,再被後繼的馬匹一踩……就準定不能活了,別說不能活命,連一片肉渣也別想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