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血霧(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傢伙!”
汪世顯扭著脖子,往左側看到後頭,再調轉過來,往右側看到後頭。視線所及之處,全都是翻騰煙塵,以至於就在他所處的中軍位置,也時不時有沙土從空中簌簌落下。
良鄉縣以東,本來是接近中都的繁華富庶之地。汪世顯早年在安州替行商做護衛,曾經經過此地,親眼目睹周邊的良田萬頃,商旅往來如織。
但經歷過蒙古人的破壞以後,無論良田、水渠、村社、商鋪,全都已經不見。就連良鄉縣城本身,也不過是個城牆坍塌過半的大廢墟,甚至不足以作為軍隊佈陣的憑依。
定海軍佈陣的這片原野,只剩下一點點田埂的遺蹟,蒙古騎兵鐵蹄踐踏之處,是大片大片的露出乾土和砂礫的荒地,偶爾才能看到青黃色的雜草和灌木。
蒙古人就在這些乾土和砂礫上不斷地奔行,耐心十足。
他們激揚起漫天的煙塵,煙塵在軍陣的四周不斷升騰,彷彿不像是煙,而像是某種難以吹散的霧霾,或是某種龐大無比的史前怪獸將定海軍圍攏在垓心處,然後吞吐雲霓,試圖把所有人吞沒。
換源app】
蒙古人就在塵霧的掩護下持續奔走,其蹤跡完全沒有規律可言。有時候從左往右,有時候從前到後,有時候看似往一個方向又忽然轉向,有時候小股騎兵匯成上千人的大隊,有時候大隊又忽然分散成無數的小股。
煙塵之下,定海軍士卒已經沒法完全看清蒙古人的身影,必須憑著敵人的蹄聲和嘶吼聲來輔助判斷。
否則,就只能隔三差五發現煙塵下突出一隊蒙古騎士,他們滿臉灰塵的兇殘面孔距離軍陣不過數十步。又或者外圍颼颼地落下一陣箭雨,不知從何而來。有經驗的軍官都偶爾會判斷失誤,好幾次箭失落下,但士卒卻沒有及時舉盾,產生了額外的死傷。
汪世顯一直在眺望各處佇列,每見到一次這樣的失誤,便嘆一口氣。
但他也看不清更遠處陣列外的情形。這種時候,哪怕登上設有高臺的指揮車俯瞰戰場,也一樣看不清。視線被阻礙得太厲害了。
何況郭寧這次北上,壓根沒帶著指揮車。
與汪世顯相比,郭寧要平靜得多。他一直認為,抵達中都路以後,但有戰鬥,必定非同小可。所以此刻他已經做好了親自衝鋒陷陣的準備,渾身披掛整齊,端坐在戰馬上。
他勒馬的姿勢也穩定不變,只有幾名近處的親衛,能發現他的右手有時候捏緊鐵骨朵,有時候稍稍放鬆。
郭寧從童年起,目睹過太多次的戰鬥,親身經歷過有規模的戰鬥更超過一百五十次。所以不用刻意眺望,他就知道,蒙古人的襲擾並沒有獲得預料中的結果。
這種襲擾會給軍陣外緣的將士帶來壓力是極其可怕的。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是真正生長於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騎射功夫乃至在馬上廝殺的種種技巧,都遠非尋常漢人可比。
蒙古鐵騎或者直接衝陣,或者斜向切過側面,用彎刀噼殺,或者抵近瞄準射擊,用箭失射中頭盔遮蔽下得面門,乃至向陣列後方拋射箭雨,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奪取不少將士的生命。郭寧記得,還有些蒙古人擅於套索,能用長索從軍陣中拽出士卒,生生在馬蹄下踏死。
所以騎兵每一次逼近,對步卒來說便是一次生死考驗。每一名士卒,都需要鼓舞起全部的意志去對抗,才能維持住陣列的堅固。
這考驗,同樣也針對士卒的毅力、精力、體力,針對對士卒和軍官之間的信賴,乃至針對軍隊作為一個整體的凝聚力。
好在定海軍已經透過了這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