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武夫(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先前那個被指稱上陣尿褲子計程車卒不滿地嚷道:“你們幾個,平日裡都說也羨慕定海軍將士的百畝田地,還張口閉口蔭戶如何,我李東邁就算少了點勇力,二十畝都不值麼?你們忒也小看人了!”
“住嘴!住嘴吧你!”幾個士卒上來,把那個李東邁拖走了。
有個小軍官假作無意地瞥了侯忠信兩眼,侯忠信依然面無表情地覷看前頭。
小軍官和同伴們竊竊私語,都覺得這個宋人官兒甚是沉穩,或許真是個大人物。
其實,這種臉上城府,是在南朝作官的基本素養,侯忠信的心裡,正被震驚充斥,說是驚濤駭浪起伏,亦不為過。
侯忠信雖是使節,但這幾年金國的局勢實在太亂,真德秀只在國境走一圈,回來就敢吹噓金國內情,其實臨安行在上下,壓根沒人能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侯忠信也只能憑著對南朝宋國的瞭解,來推測北朝金國的情形。所以,他本來並沒有把山東的勤王兵馬放在眼裡。
所謂朝廷召集天下各路兵馬勤王,聽起來威風。
其實,一個朝廷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有多麼狼狽,南朝宋國的官員都是很清楚的。靖康年間的開封朝廷是什麼鬼樣子,建炎年間在揚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輾轉的高宗皇帝和群臣們又是什麼鬼樣子,還沒有被大家忘記。
而當時的那些勤王之軍,看起來聲勢浩大,在強敵面前大都一觸即潰,縱有豪傑,也受制於重重艱難,並不能力挽天傾。乃至於某些勤王之軍觸了黴頭,忽然就成了亂軍、叛軍。那些事,侯忠信也是知道的。
當年的大金,以超乎想象的蠻勇和殘暴,殺得大宋丟盔卸甲,拱手而棄萬里江山,億兆生民。如今天道迴圈,大金也遭到了北面強敵的威脅,自家國都暴露在敵軍兵鋒之下,開始病急亂求醫,指望各地勤王了。
這情形,落在侯忠信眼裡,甚至讓他有些隱秘的愉快,以至於他在海上顛簸的艱難,相比都算不得什麼。
但現在,侯忠信忽然發現了一點特殊的東西。
大金治下的山東定海軍,是強悍到能夠反覆擊敗北面強敵的;而這支兵馬,又顯然不同於金國或者宋國的任何一支軍隊。
就連直沽寨這裡的金人都知道,這些山東定海軍的將士們,居然是有地的!這些士卒,每一個人都有地!而且,多達一百畝!他們還有蔭戶!這是正經的驕兵悍將!
怪不得他們能和蒙古人匹敵,而擊潰紅襖軍數十萬眾,也那麼易如反掌。
怪不得這些士卒們的神態,都透著倨傲。
他們恐怕不是大宋的卑賤丘八可比,更不是金國當年那些被女真人逼著填溝壑的剃頭籤軍。
這些人都是有恆產的,地位是明顯高出普通人的。他們是西魏、北周直到唐時的府兵一類!甚至可能是唐末的那些藩鎮牙兵一類!
部下如此,那郭寧又會是什麼樣的人物?似這樣的兵馬,他麾下有多少?要供養這樣的兵馬,他又有多大的地盤?能在自家地盤推行與大金全然不同的養兵策略,他究竟有多大的權柄?
先前侯忠信聽聞郭寧的名頭,以為這人或是王伯龍或者韓常、麗瓊之流,這會兒想來,此人恐怕不止尋常勇將……或許,得往韓德讓身上靠?
好傢伙,我們一行人從淮東出發,沿途行於大海,少與地方接觸,卻差一點錯過了這樣一個重要人物!
在侯忠信的視線裡,那個金國的直沽寨都統夾古阿里合,正點頭哈腰地陪著一名軍官,從營地旁邊兜轉過來。
那名軍官的年約三十來歲,膚色黝黑,但舉止氣度很是沉穩,腰間佩著兩柄直刀。夾古阿里合與他談說了幾句,看到了侯忠信的身影,指著侯忠信,向那軍官說了兩句。
軍官的視線投注過來,不卑不亢,拱了拱手。兩人的距離不遠,侯忠信注意到,他的右手手背上,有個極其可怖的巨大瘢痕,顯然是真正出身行伍,打過硬仗的軍人。
侯忠信下意識地微微頷首回禮。
夾古阿里合甩著滿頭的汗,把兩條肥腿擺得如風車般跑過來:“侯副使,這位,便是山東郭宣使的麾下親軍鈐轄陳冉,是定海軍中的大人物!你兩位,可要見一見麼?”
侯忠信一路走到這裡,本來是想見一見定海軍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