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別所部的幾個千夫長,都是成吉思汗新進提拔起來的勇勐年輕人,且都是在成吉思汗為脫裡汗擊敗,退走班朱尼河時,有著共飲河水的經歷。

這種有根腳的年輕人,立功的機會很多,提升的速度也快,但經驗確實不如納敏夫這樣的老戰士豐富。

不過,猝然遇敵到現在,也不過就是納敏夫奔出數十步的時間,他們做出反應的速度,已經很快了!接下去就是乾脆利落的廝殺,要把膽敢挑釁的敵人撕扯成碎片!

納敏夫轉身就往回跑,打算在營地裡匯合自家的千夫長。

運氣倒是不錯,跑了沒幾步,正撞上獵犬汪汪亂叫。納敏夫的那個契丹戰奴,一手提著弓箭,一手提著鐵矛,跟著獵犬趕來。

納敏夫誇讚了他兩句,把武器都拿在手裡,又道:“等這場仗打完了,我讓你做我的扎剌兀!”

所謂“扎剌兀”,就是體己奴隸的意思。納敏夫原來的體己奴隸錢不花在山東戰死以後,這個名額一直空著,算是納敏夫這個百夫長,能給戰奴的最大提拔。

契丹人連連點頭,又站到納敏夫身後。

納敏夫待要再呼喝別人,忽然覺得營地間此起彼伏的喊殺聲有點古怪。

不,不對,那不是喊殺聲,是在叫喚那些契丹人!

他們是在說,只殺蒙古人,不殺契丹人,這是挑撥!

納敏夫不會說漢話,也不會女真語,所以在戰場上聽到漢兒和女真人的吶喊,都只是意義不明的狂呼亂喊。但契丹語倒是和蒙古語頗有接近之處,納敏夫是能勉強聽懂的。

他立刻揪住眼前的契丹戰奴,大聲喝道:“讓契丹人都坐地不動!此時坐地不動的,事後都有重賞!”

那契丹戰奴連連點頭,深吸了口氣,待要呼喊。

就在這時候,兩人同時看見阿布林揮著刀,把一個試圖逃走的契丹人砍翻在地。

“凡是投敵的契丹人,都要死!”

阿布林大聲喊著,奔向不遠處許多人轟然逃散的契丹營地,而忽噶等部下也都跟著,還把手中長刀亂舞。他們的動作,激起了許多蒙古人的同步反應,好些人甚至喊道:“契丹人不可靠,先殺了他們,再殺敵人!”

壞事了!

納敏夫心頭一涼。

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受蒙古人驅使的附從部落越來越多。成吉思汗此番南下,動用了高昌回鶻和汪古等多個附從部落的兵馬,還從木華黎手中調動了契丹和漢兒的新附軍。

對這些附從部落,蒙古人視之一如犬馬。但該怎麼管理他們,是有其獨特講究的。

納敏夫手下的部眾,很多都來自成吉思汗討伐夏國時逼降的附從部落,故而對此很有心得。他知道,有的時候,須得施加極度的恐懼和高壓;有的時候,又必須給他們一點希望,讓他們有一點盼頭。

這就像馴狗一樣,皮鞭和肉骨頭,不可或缺。

哲別做的就很好。因為他本人就是蒙古赤烏泰部的附從部落出身,所以天然就懂得其中的奧妙。他在逼迫契丹人互相廝殺之後,立即從勝利者當中選拔百夫長,授予特殊的榮耀,這是安撫,也是誘引。可現在……

眼前這些契丹人,終究只是臨時糾合的隊伍,他們本來都是定海軍的部落民,按照定海軍的吩咐在各個村寨居住的,他們投靠蒙古人才一兩天,剛剛被扇動起了心裡的野蠻勁頭,卻並沒有心服,也沒有忠誠可言!

當他們的舊主發出召喚,我們可以威嚇,可以拉攏,但唯獨不能表現出對他們的懷疑。

可阿布林這個蠢貨,竟然就放手殺人?他是殺人殺多了,腦子湖了!這會讓契丹人崩潰的!

如果契丹人全都逃散,這損失可比幾百匹馬要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