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路(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過了一陣,移剌楚材直起腰桿,吐了口氣。
「蒙古軍的目標,必定在中都,他們攻向鹹平府,是為了牽制我軍,並掩護己方的側翼。偏是中都和鹹平府兩地,都不是我們自家在守著。所以,咱們的定海軍總得根據局勢,不斷調整策略,以策萬全。我們如果直接投入重兵於遼東,如李總管所說,直接打一場硬仗……那就失去了後繼調整變化的可能,未免孤注一擲。」
他頓了頓,又道:「孤注一擲以後,就算贏了,又如何?難道我們把積攢的家底耗盡,就為了當大金的忠臣?這與咱們的事業,究竟何益?」
這話可夠直白的,好幾人都道:「沒錯!」
堂上的將士們,許多都和蒙古軍交手多年。對蒙古人的想法,大家都是很瞭解的。蒙古軍每一次出戰,都是為了劫掠,哪怕成吉思汗這樣的雄主,想要驅動部下,也得靠著劫掠來的財富作為誘引。
偏偏遼東那地方,窮山惡水,寒苦異常,諸多部落犬牙交錯的情形,和草原上半斤八兩。蒙古人去往廝殺,徒然抖威風,卻並不能拿到像樣的戰利品。所以,此番蒙古軍南下,其最終的目標,毫無疑問仍是中都。
李雲部下的探子,也報來蒙古人大舉製造攻城器械的情形,可為左證。
中都當然是不能丟的,這地方畢竟是大金的國都,中都一丟,局勢不可收拾,蒙古人的勢頭更是不可遏制。
但眾人心照不宣的是,定海軍對女真人的朝廷,全沒忠誠可言,何必這麼急不可耐地出馬廝殺?
鹹平府那邊固然要儘快應對,免得盟友吃虧,可中都城那邊,看著朝廷的力量和蒙古人互相消耗,不好麼?
皇帝確是個紙湖的貨色,可中都城的深溝高壘不是假的,去年不也守住了中都麼?今年哪有那麼脆弱?就算蒙古軍有了攻城器械,總也能支撐幾個回合。定海軍安然看戲,只消把握住時機出動,別真讓中都丟了就行。
在這上頭,李霆的想法完全錯了。
長遠來看,定海軍的目標是蒙古軍沒錯,可這一場,定海軍只需要保住中都,在中都和遼東兩路不斷消耗、牽扯蒙古軍,最終迫使他們退軍……就足夠了!
所以,這需要定海軍的主力始終保持蓄勢待發的姿態,把握住最合適的時機,展開恰如其分的行動。
而眼前來看……
移剌楚材退後兩步,站到堂中:「咱們不如將計就計。」
「怎麼個將計就計?」
「蒙古軍既然要牽制我們,我們就大張旗鼓,去往救援鹹平府,在遼東與蒙古人糾纏一陣,擺出被牽制的模樣。而實際上,大軍本部,依然在山東蓄勢待發。」
有人疑惑:「韓煊在遼東,不過數千人,要大張旗鼓,兵馬從何來?」
移剌楚材轉頭看看郭寧,郭寧點了點頭。
「自從我方的群牧所深入東北,仗著手裡有糧,有錢,腰桿便挺得筆直,而依靠鹽、茶、糧食、藥物、布帛等大宗必需品的貿易往來,又能急劇擴張我們在東北各部族的影響力。諸位都知道,過去的三個月裡,從遼東攜家帶口遷徙到山東的契丹人、奚人和野女真人壯丁,足有四千四百人,對麼?」
這些從遼東來的蠻夷之人,幾乎全都被填充進了定海軍的軍隊裡。因其野蠻落後,他們不需要蔭戶,不要田畝,只需要基本的軍餉和一口飯吃,就願意賣命。
半個月前,這些人陸續透過了基本的訓練,開始被調撥到各路節度使和總管的麾下。軍將們也都願意在手裡捏一支遼東野人組成的小股部隊,以其輕生好死的性格,作為精銳甲士的補充,彷彿朝廷的乣軍、颭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