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移剌楚材應聲道:“但其中也有為難。”
“為難在何處?”
“哲別所部蒙古軍五千,異族附從軍上萬,力量不小。那哲別本人,更是蒙古悍將,他以箭為名,是成吉思汗麾下四狗之首,曾破遼陽,破居庸關,在漠南山後殺得朝廷大軍膽寒……”
此時堂上諸將,便有許多是當時被蒙古人殺到屁滾尿流的,聽得移剌楚材張嘴就揭傷疤,好幾人面色悻悻。
移剌楚材話風一轉:“我定海軍固然也是兵精將勇,畢竟擴軍極快,恐怕操練未足。先前蕭摩勒與敵軍遭遇,他也回報說,蒙古軍的精銳程度,過於此前拖雷和按陳那顏所部。眼下堂上將帥俱在,我只問一句,除非宣使親提大軍出動,誰敢保證能敵住哲別?”
眾將面面相覷,一時無語。
定海軍在輕易粉碎敵人,括取山東之後,號曰軍勢強盛,裝備精良,士卒習練,勇將如雲。但那是相對於大金國的各位宣撫使而言,對著蒙古軍,還真沒誰敢拍胸脯放大話。
不過,這話也真的有點看不起人。當下帶領精銳本部的幾名總管裡,有人微微皺眉,意圖出列。
而移剌楚材話語不停:“諸位,某一將軍領偏師去往遼東,若不能殺敗哲別,或者推進鹹平城下,那就無益於戰局;若在遼東遭遇蒙古軍主力,則又必然狼狽。若宣使親領大軍行動的話……則我軍就此失去戰場主動,蒙古軍主力一旦攻向中都,咱們就沒法應變了。”
他伸手在輿圖上點了點:“東北內地固然是利益所出,中都又何嘗不是?東北這裡,紇石烈桓端顯然不敵哲別;可中都方面,難道中都的皇帝完顏珣,就是成吉思汗的對手了?誰敢放鬆了這一路?”
雖說一個大金皇帝,一個蒙古大汗的地位差相彷彿,但地位以外的東西,簡直天壤之別。堂上好些將領,當日參予過劫持皇帝的軍事行動,還記得當日移剌楚材以為皇帝嚼舌自盡,撲上去解救的狼狽場景。
移剌楚材忽然把皇帝和那所向披靡的蒙古大汗放到一處,彷彿拿勐獸與羔羊相提並論,對比太過強烈。饒是在軍議的時候,也有將校低聲笑了起來。
趙決立即起身,掃視眾人。
廳堂上重歸安靜。
“這……”幾名總管凝視著輿圖,都不言語。
說到底,這一年裡,定海軍的盤子擴大的太快,這固然帶來了流水般的利益,使定海軍的規模從數千到上萬,再到數萬,像是充了氣一樣膨脹;但軍府中人舉目四顧,無論遼東、中都、山東,處處都得顧及,處處都要照應。
定海軍縱有精兵數萬,可兩手伸出,哪個手掌下都是不容有失的關鍵所在。究竟把力量放在左手還是右手,就有點難以決斷。而兵力上頭的擴張,也就顯得依然不足。
此時靖安民緩步出列,皺眉道:“我們以海船運兵,視遼海如通途,進退無不如意。怎麼就……”
他的話說到半截,移剌楚材正要開口,汪世顯已經搖頭:“一次可以,短時間裡兩次三次,就不行。”
靖安民愣了愣,也只有搖頭。
郭寧這幾名部下里頭,汪世顯的手段素稱靈活,所以括取女真貴族走私船隊的時候,乃是汪世顯出面。
定海軍的這一塊家底,就是他一手一腳攏起來的,所以他比旁人更清楚船隊的能力。
靖安民說己方以海船運兵,自然是可以的,這是定海軍的強項。
就在半年前,定海軍的船隊全體出動,只用了十日,就輸送數千精銳去往遼東,打下了一片疆土。可當時那次調動,耗費了定海軍極大的力量,而海路運兵的極限在哪裡,汪世顯也看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