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崩潰(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安兒在山東時,素來以巨大的號召力著稱。而這種號召力,建立在女真人在山東一次次殘酷括地,將山東百姓逼到死亡線上的困苦生活。數十萬山東的漢兒本來就已經身處絕境,去年、前年再遭水旱蝗災,官府徵派還有加無已,胥吏更是肆意妄為。
這種時候,數十萬人便如柴薪,而蒙古軍橫掃東平、濟南等地,又將有能力滅火的金軍一掃而空。楊安兒一聲號令,便如火星落入柴堆,立刻就燃起熊熊大火,不可扼制。
但這種在山東地界上的巨大號召力,到了河南路淮上泗、潁、蔡、壽諸州,就不存在了。
由於數十年金宋交戰的戰場多在河南,各地屢經兵革,人稀地廣,尤以河南路淮上一帶,頗為荒涼,朝廷視之為“狹鄉”。又因朝廷採取實北虛南的策略,在河南各地所徵發的兩稅輸粟等,原低於河北、山東。
這樣一來,百姓反倒勉強活得下去,與女真人的仇恨,並不似山東百姓那般劇烈。而遂王完顏守緒到開封以後,又頗能選賢任能,編練精卒,相對於紅襖軍,反而取得了主場作戰的優勢。
楊安兒率領本部精銳突入淮上以後,因為缺乏本地百姓的支援,一度成了聾子、瞎子,不僅沒能痛擊完顏合達所部的軟肋,反而自家進退失措。,
楊安兒雖然建國稱王,但實際上只是紅襖軍各路首領的盟主。他要維持自家盟主的身份,就決不能輕易在戰場上失敗。一次失敗,對他聲望的動搖,便拿五次、十次勝利也難彌補。
所以楊安兒已經看到了局勢不利,卻還韌勁十足地轉戰淮上,試圖找到機會扭轉乾坤。
可在數日前,楊安兒帶著本部輕騎抵達臨渙龍山寺,忽然遭到金軍優勢兵力的伏擊,將士們死傷慘重,楊安兒生死不知。金軍乘勢猛攻,兵分數路,奮勇向前。
楊安兒以威望聚攏全軍,他不能出面,紅襖軍各部便群龍無首。哪怕是楊安兒最精銳的本部,也就是由鐵瓦敢戰軍轉化而來的數千將士,也無戰心,更別說其他軍卒了。
數日之內,各部由且戰且退,演變成區域性潰退,從區域性潰退,又演變成全線崩潰,終於上下級指揮失控。
這時候又有諸多謠言在軍中流傳,都說各家大首領馬上就要火併。可悲的事,這種謠言傳播開去,竟有人當真的。真就有好幾支隊伍一邊潰退,一邊還互相吞併,展開廝殺。
到了退兵的第四第五天,已經上萬人亂成一團,隊不成隊、列不成列,無論是勇猛軍將,還是剛參軍的農夫,全都撒開腳丫子狂奔逃命。
只有極少數的人馬,才能在這種環境中堅持戰鬥。
楊妙真帶著少量騎兵和幾個婢女,縱騎往來奔走,不斷向金軍發起反向的衝鋒。
她的梨花槍遇到一個敵將便刺翻一個敵將,不知有多少人被這柄素白色槍纓的長槍挑穿了咽喉,洞穿了胸膛。
有個趕來阻止她的敵將,是泰和年間保留下來的鎮防甲軍,曾與宋人展開國戰的有名勇士,結果吼聲如雷趕到近處,還沒來得及舉起刀槍,就被她刺死了。
但金軍數量極多,漫山遍野而來,從各個方向將紅襖軍不斷的分割包圍。
楊妙真帶著手下百餘騎,將金軍殺退一批,第二批又蜂擁上來,待到兩方鏖戰三日,白刃相接了將近二十次後,她手持長槍的白色槍纓便成了黑紅色。
她原先的部下也幾乎已經死盡了,跟在她身邊的四十餘名騎兵,都是三天裡陸續收攏的散兵遊勇。
昨天早晨,她倒是曾和楊友匯合到一處。
楊友的部下有兩百多人,步卒佔了大部分。其中許多人是老將李思溫的部下,因為李思溫在龍山寺最早戰死,所以他們才跟著楊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