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群聚(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林卻不惱怒,和於忙兒又閒聊了幾句,才讓人送他出外。
眼看著於忙兒的身影消失在城門洞下頭,張林才露出幾分疲憊神色:“派往臨淄和萊州求援的人,都已經出發了麼?”
左右道:“各派了三路使者,全都一人兩馬。”
“臨淄那頭,不必指望太多。倒是萊州,還能期盼一下。”
“治中,此前萊州有數支兵馬經過益都,徑往濟南和淄州方向去了,那李全並不攔阻。我擔心,這兩家有什麼暗中的勾結。”
“孃的,這山東地界上,誰和誰沒有勾結?不都是想保境安民,求一時安穩麼?”張林罵了句:“再怎麼說,那郭寧也是定海軍節度使,總不見得眼看著李全和楊安兒等人聯合,把萊州陷入到重圍中去?他總得想想辦法!”
真要是定海軍全無辦法,益都南面又有楊安兒和劉二祖這兩個造反的祖宗率部趕到,張林感覺,自家左右逢源的路子恐怕很難繼續下去,真到那時候……張林稍稍注目身側那些朝廷官兒,若無其事地再看向別處。
真到那時候,少不得用那些人的腦袋做個投名狀,與楊安兒等人合兵一處,一起造反了。
東平府,平陰縣城。
城外,身材肥壯的黃摑吾典眺望自家如長蛇行進的大軍,志得意滿,按劍睥睨。
“哈哈,哈哈,李全那廝造反,完顏撒剌可就被拖住了,我看他還怎麼和我爭!濟南府必然落入我手,哈哈哈!”
身旁數十名甲冑鮮明的大將皆道:“節度使高明!”
徂徠山下。
身形有些佝僂,面部面板粗糙如老農的劉二祖在馬上環顧四周,只見峰巒嵯峨,林木茂密。
近數十年裡,山東地方的官員苛索無度,慾壑難填;朝廷括地括粟,如狼似虎;猛安謀克的世襲營屯又挾勢橫恣,肆意妄為。於是民不堪命,生活日趨困苦。
泰和年間朝廷起兵伐宋,為了供給軍需又大肆搜刮,從那時起,不斷有活不下去的百姓攜家帶口逃亡深山,依託巖穴險峻對抗朝廷捉捕之兵。
楊安兒從河北迴來的時候,曾對劉二祖說起河北塘泊間百姓盤踞,建立無數堡壘城寨,不歸朝廷管束的情形。其實泰山、魯山、沂山、蒙山裡盤踞的百姓們,數量恐怕比河北塘泊間還要多出許多。
具體數字,劉二祖沒有算過。各地寨主豪傑自擁實力,也沒法派人去算。劉二祖是泰山群寇的旗幟,但卻不是稱王建制的首領人物。總不見得他去查問戶口,然後再派人收稅?
不過,十萬,或者二十萬,肯定有。三四十萬也有可能。
這幾年裡,駐紮山東的朝廷軍將每每征討泰山群寇,可山間的匪寇卻越征討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越來越多,那豈是能殺得完的?
真到了大舉起事的良機,劉二祖登高一呼,至少能聚集起十萬丁壯,楊安兒的號召力也差不多。以這二十萬人橫推,然後所到之處挾裹百姓,人數還能翻著跟頭上去,那便如浪潮翻湧,誰能抵擋?
可惜真正能打硬仗的精兵,還是少了些,輕易啃不動硬骨頭。
楊安兒手裡,有鐵瓦敢戰軍作為骨幹,劉二祖手裡卻沒有。他的得力臂膀彭義斌,這兩年著力練兵,練出了兩千多人。但這兩千多人到了戰場上能發揮多大作用,劉二祖並沒有十足把握。
所以,還是得和楊安兒好好聊聊。
李全起兵了。他寫來的文書裡,把當前局勢剖析過了,也信心十足,彷彿金國朝廷在山東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但這個機會真的很好麼?萬一哪裡失算,賠出去的,可是泰山中無數百姓的性命!
劉二祖策馬向前,他騎術不好,平時在山裡都是騎驢子代步的。這會兒難得用了匹高頭大馬,馬背起伏,讓他有些緊張。
他感受到了,周邊山林裡林木動搖的聲音,那不是風吹出的,是許多百姓在山間步行追隨著送行。他們期盼的眼神集中在劉二祖身上,讓他感覺壓力愈發沉重。
在劉二祖身邊,滿臉虯髯的壯漢彭義斌倒是很快活。
他指著遠處的山樑,大聲道:“劉元帥你看,那邊的旗幟,是巨蒙堌的郝定!還有南面那隊人,有騎兵的那一隊,是大沫堌程寬、程福兄弟也來了!元帥,咱們再走二十里,就能和他們匯合。然後到了新泰縣城,時青、夏全、霍儀、石圭他們也都會到!元帥,四十六個寨子,二十七堌,二十二個能打仗的大首領,一個不少!”
彭義斌拍著馬鞍,哈哈笑道:“要辦大事,就不能弱了氣勢!咱們泰山豪傑,可不能被楊元帥手底下的沂州、莒州好漢們比下去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