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元年臘月十七,六皇帝冒著嚴寒在凌厲寒風中抵達松山,並命將松山、杏山作為大軍糧草屯積地。

然而這個安排卻遭到御營文武的一致反對。

尤以前兵部尚書、現議政院滿洲上議員託庸的堅絕反對。

反對理由是松山之地不祥。

胡說什麼當年前明督師洪承疇便是在松山為我大清兵剿滅,今皇帝陛下再設松山為統帥部,極有可能重蹈洪承疇的前車之鑑。而且這地方也真的不安全,萬一錦州賊軍派出小股精兵夜襲此地,很容易讓大軍陷入混亂。

畢竟打大清入關以後,前明在遼西走廊設定的衛所堡寨均被拆除,導致山海關至錦州無險可依。

就是錦州在順治年間也被拆除了防禦工事,毀壞了城牆,康熙年間才將城牆重建,關外八旗意欲對抗朝廷時派人搶建了錦州不少工事,這才讓錦州再次成為關外一大重鎮。

據關外流民、細作情報顯示,錦州守將是滿洲正黃旗出身的安德滿福,有八旗兵7000餘,另有包衣奴僕及蒙兵三四千。

安德滿福麾下的八旗兵多是騎兵,真若探明御營所在以騎兵奔襲,必釀大患。

因此,託庸的反對是站得住腳的。

哪怕朝廷此次東征佔據兵力優勢,也必須小心謹慎。

若是打仗單是人多一方就贏,那千百年下來也不會有那麼多經典戰例,出那麼多名將了。

一旦錦州之戰朝廷戰敗,後果真就不敢想象了。

莫說關外八旗從此堅定對抗朝廷之心,關內各省恐怕也要蜂擁而起,處處狼煙,再現那前明崇禎朝時的亡國景象。

對此,六皇帝本人卻不屑一顧,甚至嗤鼻道:“封建迷信要不得!”

賈六真是沒想到都18世紀晚期了,封建迷信思想在朝臣之中還這麼嚴重,氣憤之下就要剝奪託庸議員身份,並革去其御營軍事參議一職,但被隨同東征的紀、奎二位中堂勸阻。

說託庸是投誠官員中級別較高的,而且其在雍正年間就任職,無論是資歷還是年齡,都屬於滿洲官員中德高望眾的那類。

反正就是說留著託庸並給其議政大臣待遇,絕對有利無弊。

如此,賈六才沒把託庸發配,但連夜卻將御營從松山遷到了海邊的螞蟻屯,並電令北洋水師駐泊在葫蘆島的十條主力戰艦立即往東開到螞蟻屯。

如果真的發生不祥事件,海軍就將成為皇帝陛下最後的堡壘,同時啟動於海上指揮全域性的第二套通訊系統。

不管如何,賈六是絕對不會灰熘熘返回關內本土的。

與此同時又命御營將士在螞蟻屯外圍大挖壕溝,部署對付騎兵的各式障礙,又部署了400多挺賈特靈手搖輪發銃用於加強火力。

如果不是工具和原料不夠,賈六恨不得在螞蟻屯再修百十座碉堡出來。

可能讓他攻真的不行,但讓他守,放眼天下,沒有誰的龜殼硬得過他六皇帝了。

此時東進兵團前鋒第一軍及混合第二鎮四萬餘將士已經逼近錦州,正在肅清錦州外圍賊軍據點。

如何打,賈六不過問,但不意味東進兵團連如何打的方案都不給他看。

兵團司令長官王福向御營提交了兩個具體戰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