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進兵團臨時指揮部就設在山海關,同時皇帝陛下的御營中樞也設在這裡。

但是皇帝陛下有旨,軍事以兵團為準。

就是說戰事一開,前線所有軍報以及請示必須先送兵團指揮部,由兵團指揮部定奪之後再呈御營核覽。

換言之,打哪裡、怎麼打、如何打,賈六不管,他這個皇帝只無條件提供錢糧供兵團十萬將士發揮,涉及到具體指揮,他縱是皇帝也絕不干涉。

這道旨意贏得了兵團上下各級將領一致擁護及贊成,官兵紛紛稱讚皇帝陛下英明神武,體恤他們的辛苦,這才不與下面人爭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

在東進兵團司令長官人選上,內閣、兵部、皇帝本人其實一開始是三種意見。

內閣的意見是東進兵團是轄十萬人建制的大集團軍,在此之前慣例統領十萬大軍的必須是定邊、定西將軍這一級別才可以。

現在大清沒有元帥級別的將軍,那怎麼也得找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來擔任這個兵團司令長官。

或者皇親宗室顯貴者也可以。

故而,內閣建議可調原直隸提督、現掛職荊州將軍負責湖廣區域的萬朝興任兵團司令長官,或者由皇帝的大舅子信郡王淳穎掛職。

萬朝興參加過平定山東教亂,也指揮過對熱河八旗的平叛工作,後更是帶領直隸營兵無條件支援皇帝陛下維新,並參加了對陳永珹部的戰鬥,可以說是戰功赫赫的。

荊州滿城雖已不存,但荊州將軍一職尚在,且是排名在總督之前的重要職務,因此由萬朝興掛帥出征符合制度。

信郡王雖然不曾指揮過軍隊,但他是帽子王,又是皇帝陛下的大舅子,更是開國豫親王多鐸之後,身份地位無比顯貴,且關外八旗有不少牛錄是國初順治從兩白旗調到關外的,因此信郡王擔任大軍統帥應該能讓這些牛錄放棄反叛朝廷。

但兩個人選都被六皇帝否了。

否決萬朝興的原因是這傢伙還不如他六皇帝呢!

所謂的戰功完全是他六皇帝分蛋糕分過去的。

可以說萬朝興和惟一這兩個傢伙就是賈六為了湖弄乾隆,分化拉攏綠營勢力強行立的標杆。

真談戰績,水的一塌湖塗。

至於淳穎,賈六更不可能讓這個書呆子統領大軍,哪怕掛名都不行。

另外據內務委員會最近的調查顯示,淳穎這個人不老實啊。

無論是章佳老富主政時期,還是乾隆復辟之後,又或是進入維新,這個給外界以書呆子感覺的信郡王私底下都有不少小動作。

要不是念著如秀的情份,賈六早就要敲打淳穎了,當然更不可能讓他掛帥出征。

兵部的意見則是傾向於第一軍提督保寧。

從履歷上看的話,保寧原就是陝甘綠營提督,資歷比較豐富,在西北地區也參加過不少戰事,此外陝甘綠營戰鬥力較強,因此兵部認為由保寧出任兵團司令長官可以更有效發揮陝甘綠營的戰鬥力。

還是被賈六否了。

因為他傾向讓自己最忠實的辦公室主任王福擔任兵團司令長官。

雖然,王主任實際並不擅長軍事指揮,但是呢,王主任有幾個優點是其他將領比不上的。

第一,王主任是個很好的潤滑劑,不管什麼矛盾他都能協調;

說和事老也好,說和稀泥也好,起碼王主任能把方方面面給擺平。

第二,王主任打仗不行,練兵卻很有一手,新軍在直隸的幾個鎮包括武備學校都是他一手拉起來的。

因此在直隸新軍中王主任名頭很響,很有號召力。

第三,王主任負責京東區域時表現雖不亮眼,但也中規中矩,至少壓制住了原古北口提督潘之善部的蠢蠢欲動,還在區域性戰場取得了兩場勝利,為大軍和平解放京師提供了有力條件。

第四,就是王主任是他六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是能代表共進會漢八旗這座老山頭的。

所以,這個兵團司令長官必須是王福擔任,而且已經內定王福為大將。

阿祖都不過內定了個上將。

當初賈六調王福去直隸練新軍,也是考慮了王福具有代表性。

簡短的歡迎儀式後,在數十名軍政要員的簇擁下,賈六來到佈置於關城的東進兵團指揮部。

老紀、奎尼他們也趕了過來。

乾隆也在人群中,但他十分低調的將自己“隱身”於眾人當中,看著不顯山不顯水。

除了極個別將領看到乾隆時露出吃驚眼色,其他人都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