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是要解決的。

洋夷助賊攻我官兵一事,梁國治主張著兩廣總督李仕堯照會澳門葡國當局,請對方協助大清調查近來於臺灣活動的洋夷兵底細。

“不管是英夷還是法夷,亦或荷夷、西夷等國,若確係派兵助賊,則叫廣東海關斷絕於其與貿易,驅逐其商人教士”

梁國治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將與賊人同流合汙的洋夷打入通商黑名單,透過貿易壓力迫使干涉我大清內政的夷國能夠幡然醒悟,從那臺灣將人撤走。

一口一個“夷”確是國情。

大清將西洋各國一律稱為“夷”,凡與夷有關的事務稱“夷務”。

多數時候,有關“夷務”都由兩廣總督處置,若非必要不必奏報。

因此兩廣總督倒更像是大清的外交大臣,對夷務也有一言而決的權力。

當年那個英吉利商人跑到天津大沽口告御狀,就是因為廣東那邊根本不給他尚訪的機會,沒辦法這才北上跑天津。

結果最後各挨五十大板。

對於各國底細,粘竿處多有奏報,雖然籠統,也讓清廷曉得萬里之外有所謂英吉利、法蘭西國存在。

不過在軍機處諸公看來,西洋各國國力最強的還是一個叫瑞典的洋國,因為這個國家的火炮火槍俱是犀利,養心殿造辦處多有仿造。

當年準噶爾憑藉不到百萬人口能夠與我大清抗衡數十年,幾次敗我大清兵,皆得益於準噶爾人得到了瑞典國的支援,其軍隊更是請的瑞典軍官訓練。

和通泊一戰打得我大清兵兩路大軍損失六成,副都統以上將領陣亡八成,以致此戰過後先帝不得不與準噶爾議和,直至駕崩再也無法討平準噶爾。

此外聽說這個瑞典國還打敗了曾逼我大清簽定《尼布楚條約》的羅剎國,堪稱歐羅巴一等強國。

所以同瑞典國相比,什麼法蘭西、英吉利,皆搓爾小國耳,不值一提。

梁國治的意見得到了軍機處諸位中堂大人的一致透過。

福建求援的事不能坐視不理,最終行文兵部命將福建前番調往金川、現在湖廣參與圍剿番賊的長福、羅源二營調回本省,另著閩浙總督並福州將軍長麟選拔福建駐防八旗兵丁1500人渡海增援。

這也是權宜之計,富勒渾的意思等湖廣平定後若臺灣亂事還不能結束,則叫豐升額領大軍赴閩,以雷霆之勢蕩平天地會那幫反賊。

此決議也獲得一致透過。

道理明擺著,真就強行調撥重建的京營八旗南下,或從其它省份拼湊兵馬赴閩,朝廷開支的錢糧必定大到難以想象,以眼下國庫的收入根本負擔不起。

而且,京營八旗是否願意南下平亂也是未知數。

畢竟,京營八旗如今不但成份複雜,也屬各方不同勢力。

誰去誰不去就夠軍機處難的了,弄的不好人家還以為富中堂要借刀殺人呢。

眼下只能叫福建想辦法應著,調回去的長福、羅源二營兵屬福建綠營主力,再有福州八旗壓陣,縱是不能平亂,將叛軍攻勢暫時遏制住當是不難的。

尤其福州八旗是僅次於江寧的第二大駐防滿兵,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也是他們回報大清的時候了,總不能讓朝廷白養他們吧。

一道道公文很快頒了下去,此時太陽已有老高,約摸巳時了。

“諸位陪老夫熬了一夜,且先回去歇著,後日國議之事還需諸位出力。”

富勒渾叫慶桂、梁國治、袁守侗先回去歇著,他繼續在軍機處當值。

梁國治好心勸說富中堂也回去歇一歇,富中堂則是一臉國家都這樣了,我這個領班哪能歇的樣子。

眾人勸說不果,只能先行回府。

等同僚們都走後,富勒渾先是端起茶碗好生飲了一口,然後叫來心腹章京那木圖:“都有哪些人去了鬼子六那裡?”

“回中堂話,漢軍那邊去了不少人。”

那木圖在西柳衚衕派了不少眼線,因此什麼人去了他這裡一清二楚。

“漢軍?”

富勒渾曉得漢軍那幫人同鬼子六走的近,因此冷笑一聲:“這些個牆頭草,等老夫騰出手來挨個收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