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豎子,焉敢汙我清白!(第1/3頁)
章節報錯
賈六非常喜歡栓柱招聘的這幫筆桿子,沒有這些筆桿子他的事蹟哪裡能隨時向直隸全省軍民直播呢。
更重要的是,他對農時的相關政策也需要這幫人幫他講給百姓聽。
不講,百姓怎麼能知道。
因此很高興的接過眾人的稿件,走到一丈外的地頭坐到早就備好的太師椅上認真
太陽高,栓柱特意讓人把從保定總督衙門帶來的萬民傘支起來。
這把萬民傘不知道是直隸百姓送給賈六哪個前任的,但既然傳承到他這邊,那自然就姓賈了。
好好的萬民傘成天擱在總督大堂積灰,不如帶出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出巡期間,這把萬民傘是賈六儀仗標配,另外四個法器是“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兩個加銜,以及“迴避”、“肅靜”兩塊代表官威的指示牌。
總督大人要看稿子,張寡婦家裡這幾畝地的除草農活自然是隨行人員幹了。
這不是弄虛作假。
而是歷史傳承。
歷代皇帝的必修課就是——“勸課天下,以農為本。”
所以每年的二月初二,皇帝都要到田裡進行春耕,並現場向軍民直播。
哪怕是大清也不例外。
老四鬼子對這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視。
但老四鬼子可能真把那幾十畝地耕了?
就是做個樣子。
但這個樣子,就是皇帝的功課。
不做這個功課,不是好皇帝。
比起老四鬼子的走過場,賈六起碼三天下來除了五分地的草,實實在在的辛苦。
他也不想這樣,沒辦法,誰讓他也想當皇帝呢。
“少爺,喝茶!”
栓柱奉上一碗人參木耳枸杞茶。
茶溫正好,不鹹不澹。
賈六接過喝上一口,頓覺神輕氣爽,將眾採編寫好的稿件合在手中一一細看。
第一篇的題目就寫得好,叫《時刻不忘百姓——記總督大人在淮鎮》。
通篇內容看下來,賈六油臉肅敬,不禁對身邊主持總督辦公廳的栓柱道:“這個賴秀才真不賴,回頭給他轉正,先定個從九品。”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