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重點突出賈大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給大家報個喜,旗學六年級的犬子語文68,英語56,數學65,不怎麼偏科,準備安排筆帖式入仕,爭取三年升到布政使,五年進入軍機處,八年請老子也就是我榮當太上皇。
不說了,扶我起來,給大夥繼續寫。
身為直隸一省老父母,賈六斷然不會坐在衙門裡發號施令。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理念,可是深入骨髓的。
一拍腦袋不準百姓做這做那,必須要搞這搞那,他這個正宗老滿都做不出來。
想要充分了解直隸一省的民間現狀,肯定是要深入田間地頭看一看才行的。
“大人英明!”
作為一省民政長官的老楊首先對額駙大幹、特幹、猛幹的精神給與高度評價,但緊接著不得不提醒額駙大人,直隸有大大小小的縣112個,半年時間想走遍這112個縣實在是不可能的啊。
你平均下來一個縣也得一天半啊。
怎麼可能?
除非額駙有飛毛腿。
“唔”
賈六意識到用語不妥,按這時代的交通工具速度,想要在任內完成走訪所有縣級區域,以平均一個縣呆三天計算,至少也需要一年。
一個縣呆三天,顯然也是走馬觀花,不可能實際瞭解該縣具體情況的。
更何況他這個總督大人還得和地方官鬥智。
當然這方面他還是很有經驗的,反正地方官讓他去的地方不去,想去哪裡也不事先通知,搞個突然襲擊肯定能看到地方不想讓自己看到的東西。
如此,才能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要是蹲點式呆上大半月,那所需要的時間就更久了。
問題是他哪裡能把精力都放在視察民生情況,到處給人翻案,跟些地方小強們戰鬥呢。
栓柱將功補過,忙說有可能這半年少爺只走了50個縣,也可能是30個,甚至可能只有10幾個。
“說重點,”
賈六是個急性子。
“重點是我們需要直隸全省官員包括百姓,都知道少爺這個總督大人的確到訪了每一個縣!”
栓柱一針見血。
去沒去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們以為去了。
賈六不禁來了興趣,示意栓柱繼續說。
“少爺,我的意思可以效仿朝廷的邸報建立咱們直隸的塘報,再將少爺每天去過哪裡,幹過什麼透過塘報發到下面的州縣,這樣就能讓全省軍民知道少爺每天都在為百姓奔波。”
邸報在大清主要是由各省駐京提塘負責抄錄、印刷和傳送,報中內容非常官方,主要是軍機處、內閣發抄的諭旨、題本和奏摺。另外就是各部院准奏議復應行發抄公文。
主要讓地方知道朝廷大政及國內外大事,已經具備新聞報道的雛形。
這不就是報紙麼?
賈六對這個太熟悉不過了,但問題是他沒過去的地方總不能在報紙上說他去過吧。
“少爺放心,只要報上說去了,那就一定是去了。”
栓柱主持賈辦工作一年多,對業務方面的發言權明顯勝過少爺。照其說法,就是真真假假。
比如少爺實際去過的地方肯定要如實報道,沒去過的地方則用藝術形式進行報道。
換言之,虛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