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我們漢人也能拿刀!(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搶劫,哪來的戰鬥力?
與此同時,大清鼓勵蒙古人出家當喇嘛,一天到晚在廟裡吃齋唸佛,如此不僅導致蒙古年輕人大量出家成為不事生產的寄生人,同時也讓蒙古人口大規模下降。
素質已淪為有史以來最糟。
縱觀乾隆朝十大武功,國初幫著大清攻明伐朝鮮的蒙古騎兵完全淪為配角、背景板。
阿思哈統領的五百蒙古馬隊來自科爾沁,這個部落還是大清姻親中的姻親,嫡系中的嫡系。
然而,舅太爺家也不能例外啊。
該削弱,一樣削。
科爾沁都這樣了,別的更不用說了。
沙俄能蠶食中國這麼厲害,跟北疆蒙古被削成殘疾人有很大關係。
賈六記得前世那個被捻軍小卒割了腦袋的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統領的就是大清最後的滿蒙騎兵。
結果,七八千吹為精銳的騎兵被一幫以騾馬為座騎的農民打得全軍覆沒,從此,世上再無蒙古騎兵。
賈六眼裡,一視同仁。
幾百好不容易穩住陣腳的蒙古馬隊接到軍令,下馬披甲同綠營兵一起攻城。
“不戰者,殺;後退者,殺。”
總理大臣的軍令森嚴的很,長杆吊著八顆滿洲軍官腦袋直接在蒙古人面前晃了一圈。
有威,也有賞。
一箱箱銀子從船上抬到了岸上,足足二十萬兩,都是直隸和天津方面解遞來的,賈六一直沒有貪這筆錢。
現在,是動用這筆銀子的時候了。
用遏必隆寶刀奮力劈開一隻箱子,箱中的銀元寶“譁”的一下盡數落在地上。
“活下來的來分銀子,死了的,朝廷養你妻兒老小!”
人狠話不多的總理大臣命吹響攻城的號角。
.........
郭三命真的大,剛剛清軍攻城時,一發炮彈貼著他的腦袋飛入城中,一枝箭更是險些射中他腦門,要不是身邊一個老鄉拉了他一把,恐怕郭三這會已經見了閻王爺了。
同前些天那些出城花錢買官府赦免的外地人不同,郭三是臨清本地人,他一家老小都在城中,平日靠給碼頭的客船搬抬貨物為生。
常勝軍攻入臨清後,郭三主動參加常勝軍,因為這樣就能讓他的一家老小成為軍屬,從而不會被欺負,也能有口吃的。
類似郭三這樣參加常勝軍的臨清人有很多,家在城中,老婆孩子、爹孃兄妹也在城中,叫他們往哪裡跑?
並且儘管十分害怕清軍,但在清軍攻城時,這些臨清籍的常勝軍士卒還是堅定的守在崗位上。
迫使他們拼命反抗清軍的不是常勝軍的壓力,而是害怕城破後官兵會屠城。
臨清這座城,一百年前可是被清軍屠過的,四十三萬人被大清兵活活殺光。
所以,不管怕還是不怕,願意還是不願意,為了家人不被殺,很多郭三就這樣硬著頭皮守在了城上。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清軍沒攻城時,郭三他們嚇得腿抽筋,尤其那炮聲更是嚇得好多人尿了褲子。
殘肢斷臂讓他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想吃肉,但真當清軍攻上來時,這些人卻表現出了勇敢。
雖然他們沒有武器,拿的可能是木棍、鐮刀,甚至是家裡切菜的菜刀,但是,就靠著這些武器,他們將清軍成功打退。
清軍退下時,郭三和同伴一起歡呼,好像過大年般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