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東線無戰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戎馬六十年,赫赫有名。
徵召命令到了蒙家後,蒙應瑞子孫卻都勸其不可出山,因為湖廣承平日久,八旗兵不堪用,營兵也腐朽不堪,而那興漢賊軍主力乃小金川之番賊,與朝廷對抗百年,可謂個個都是精兵,僅從目前情況來看,興漢軍實力明顯優於清軍。
且老祖已經八十歲,世間哪有八十歲還要披甲出征的道理!
“我祖先蒙驁、蒙武、蒙恬、蒙毅乃歷代華夏文臣武將學習楷模,作為後裔的我豈可墮了先祖名聲!今日朝廷有難,漢奸橫行,我雖八旬,又豈可坐視不理,諸孫,為我披甲!”
蒙應瑞不顧子孫勸阻,奉湖廣總督命再啟征程。
只是蒙應瑞畢竟都八十歲的人了,湖廣總督陳輝祖便又給其配了個副手,乃名臣嶽鍾琪的次子、湖廣鎮筸總兵官嶽沺。
興漢賊兵是從小金川竄出來的,當年嶽大將軍就曾出征過金川,如今大將軍雖不在,可虎父哪有犬子!
湖廣方面為馳援荊州拿出了全部家底子。
在定西將軍豐升額的催促下,舒景安也不敢再在巴東耽擱下去,親率主力攻打宜昌城,又命重慶副將馬大元、金川副將祖應元、成都副將王福三營兵,自陸路翻山越嶺增援荊州。
大戰,一觸即發。
山東,臨清。
打關外來的索倫兵同蒙古馬隊剛到沒兩天,都御史阿思哈就不安份了,指責總理山東軍務的賈六光顧著圍,卻不知道攻,建議可於數日後對臨清教匪發起進攻。
卻屢屢被賈六頂回,言稱攻城時機未到,眼下仍當以誘降為主。
直隸布政使、天津巡撫徐績等人也認為酷熱天氣不宜攻城,現總理大臣招降工作進展的很順利,不如等到入秋再行攻城。
阿思哈憤憤不平之時,賈六親自接見打城中來降的閻吉仁兄弟,除為閻氏兄弟奏請千總官銜外,又從兄弟二人帶出城來的三千眾選出四百人充實常威軍,從而起“以匪制匪”之效果。
“大人,閻氏兄弟都來投了,這臨清城中的教匪除了那隻馬隊還能見見陣仗,餘者不足為慮...”
梵偉剛剃的頭,油光逞亮,一身七品官的衣服穿在身上,很是精神。
“時機未到,未到啊。”
賈六依舊是時機不成熟的說辭,正問梵偉有無辦法能說來烏三娘時,景陵方面有密信送到。
是劉禾易的信。
信中說內務府和工部於日前組織了一批人再勘聖祖仁皇帝地宮,看樣子是準備為開啟地宮做準備,若是皇帝真的決定開啟地宮,那賈六這個管委會主任就得馬上趕回去主持大局。
將信放下後,賈六眉頭微皺,沉吟不語。
------題外話------
我祖父是朱元璋,我父親是太子朱標,所以我要做太孫!我要做皇帝!
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吊兒郎當過一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