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李淏:後世子孫不孝……(第1/4頁)
章節報錯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是半個月時間過去,就在大漢文武群臣矚目這場戰事之時——
朝鮮,王京
巍峨高立的城牆之下,喊殺聲震天,不少女真的八旗精銳驍勇,手持軍械,沿著木質雲梯向城樓攀爬,蟻附攻城。
此刻,城牆之上,朝鮮御營大將李浣身披重甲,面容冷峻地看向下方不停湧上城頭的兵卒。
而後,率領著一眾軍將,抬著滾木礌石,向著下方攻城的八旗精銳砸去。
一時之間,慘叫聲此起彼伏。
而不遠處的一面大清旗幟下,阿濟格與鰲拜眺望著遠處的一幕,眉頭緊皺不已,顯然也對城頭上頑強抵抗的一幕,感到頗為頭疼。
“王爺,城中的抵抗似乎又有變強之勢。”鰲拜兩道宛如榆樹葉的濃眉之下,目中凝重之色不減絲毫。
“讓紅夷火銃朝著城中炮轟,炸出一道通路來!”阿濟格也發了狠,冷聲說道。
鰲拜點了點頭,沉聲說道:“王爺,這樣下去也不是法子,縱然拿下王京,我們手下兵卒也傷亡過大。”
女真連番大戰,已經摺損了不少精銳,之後的戰事多是精打細算。
阿濟格將目光落在一旁的鰲拜面上,說道:“你有何良策?”
鰲拜抬起絡腮鬍須的頭顱,轉而將目光落在遠處,說道:“王爺,西城城牆殘破的厲害,不如讓人在城牆掘開地道,然後放進炸藥,看能不能炸開城牆,然後再衝入進去。”
阿濟格聞言,眸光一亮,說道:“此計甚好。”
鰲拜見阿濟格應允下來,而後也不多言,吩咐著手下兵卒,開始準備火藥。
而下方的八旗精銳,抬著手裡的雲梯,向著城頭而去。
朝鮮,王京城——
朝鮮國王李淏落座在書房的條案之後,這位年僅三十餘歲的朝鮮國王,臉上滿是憔悴和疲憊,顯然為近日的局勢感到頗為憂心。
此刻身形向前傾著,凝眸看向正在躬身而立的李浣與元斗杓,問道:“今日守城之時,防禦情形如何?”
李浣剛毅面容之上憂色不減,低聲道:“回陛下,這幾天女真八旗精銳攻城之勢迅猛,士卒死傷無數,而城中傷亡依然嚴重。”
李淏又擔憂問道:“都已經半個月了,城中糧秣與軍械可還支應的住?”
李浣道:“陛下,城中軍械和糧秣,囤積尚還充足,只是女真八旗精銳悍不畏死,如此下去,只要不出三月……”
說到最後,聲音低沉,顯然後果不言自明。
李淏皺了皺眉,問道:“如今又能如何?”
兵曹判書元斗杓面色凝重,接過話頭兒,拱手說道:“陛下,漢廷至今仍無援兵派來,如是下去,我王京城玉石俱焚,也未必能等到漢廷兵馬。”
一開始的衛國公坐鎮,漢廷兵馬來援的口號顯然也支撐不了太久,尤其隨著城中傷亡的加劇,一股對戰事悲觀的情緒,再次席捲了整個王京城中。
朝鮮文武群臣,大概認為朝鮮王京城內的兵馬,可能根本抵擋不住女真的侵略和掠奪。
李淏想了想,說道:“再等等,左右不過一個月,城中應該能支撐到援兵到來的那一天。”
元斗杓拱手稱是,說道:“陛下,不妨派人召見先前那位漢使,問問情況,或是催促漢廷加快派兵?”
李淏聞言,連忙道:“元卿所言甚是,來人,去驛館去尋漢使。”
元斗杓而後也不多言,與李浣耐心等候著。
不大一會兒,內監領著先前的漢使馮直進入廳堂之中,此外還有上次前來的錦衣府探事。
馮直躬身行了一禮,詢問道:“未知大君相召,有何要事?”
朝鮮國王李淏打量著那國使馮直,說道:“馮國使,如今城外女真兵馬圍攻城池甚急,城中軍民每日死傷無數,城中局勢更是搖搖欲墜,而貴國的衛國公出兵馳援,如今到了何處?”
馮直面帶苦色,說道:“正要向大君稟明,方才這位張副千戶提及,衛國公已經抵達天津衛,正在調撥兵丁,向著朝鮮趕來。”
朝鮮國王李淏眉頭挑了挑,問道:“衛國公到了天津衛?”
這時,馮直身後的校尉,也是錦衣府駐王京城的探事。
張勝開口道:“回大君,衛國公已經調撥了江南水師,最遲還要半個月,才能開赴王京,馳援危局。”
這在表面上卻挑不出任何問題。
因為賈珩前往天津坐鎮,縱然是馳援朝鮮戰事,但仍需要調派水師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