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宋皇后:她怎麼也比晉陽要……(第1/4頁)
章節報錯
天津衛
賈珩終究沒有在北平府盤桓太久,交代了忠靖侯史鼎隨時向天津衛傳遞山海關方面的警情訊息之後,就在天津衛方面傳來江南水師抵達之時,也與北靜王水溶一同前往天津衛。
天津衛自明廷之明成祖朱棣定都北平以後,就成為北平的海上門戶,一共三衛,分別是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
陳漢沿襲了明代設定,並將天津衛升格為天津州,設官立制,以知州管轄州下諸縣。
此刻,巍峨高立的城門口,一面面旌旗遮天蔽日,隨風獵獵作響,而放眼望去,只見浩浩蕩蕩站著穿著官服的大小官員。
天津知州詹文材、天津衛都指揮使陸昌、都指揮同知王成紀,左衛都指揮使安紹成,右衛都指揮使毛順等一干軍政要員,出城相迎。
而兩側荒草青黃叢叢的官道上,賈珩騎在一匹棗紅色鬃毛的駿馬,按著馬鞍,緩步而行,身旁不遠處則是北靜王水溶,此外,就是賈家的幾位小將,身後大批錦衣親衛。
賈珩凝眸看向遠處,目光冷峻,看向那巍峨城牆,思索著這座津門城池的前世今生。
袁項城小站練兵。
他現在其實談不上什麼練兵,因為他的基本盤已經在歷次戰事中磨礪、積攢了一批。
水溶此刻俊朗、白淨的面容上汗津津的,用手遙遙指著前方城門口的眾軍將,道:“子鈺,你看前面,天津衛的人迎出來了。”
只見不遠處,打著旗幟的天津衛軍將已經迎接上來,抱拳說道:“末將天津衛指揮使陸昌,見過衛國公,見過北靜王爺。”
賈珩點了點頭,道:“陸指揮使還有幾位指揮使請起。”
而後,翻身下馬,將手裡的一根韁繩扔給一旁的扈從。
這時,一眾天津衛的兵將,也都不約而同地看向那蟒服少年。
這位在過去的幾年中,威震大漢,威勢煊赫的衛國公,看著十八九歲,風華正茂,面容冷峻,目光銳利,周身有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度來。
在寒暄聲中,陸昌一一介紹著在場的一眾軍將以及天津州的文官等人。
而後,賈珩與北靜王水溶在軍將的扈從下,隨著一同進入天津衛城。
這座城池距今也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從外間看去,先前的官府對城牆已經幾經修葺,可見巍峨、雄壯之態,城門洞兩側一直到街道上,都是一隊隊披著甲冑的兵丁,手持軍械,充當儀仗警衛。
賈珩在眾軍將簇擁下,一路進入天津衛的官衙中,來到廳堂落座,僕人奉上香茗,然後徐徐而退。
“陸指揮使,不知城中兵將還有多少?”賈珩問道。
天津三衛究竟有沒有如先前大漢遍佈上下的吃空額、喝兵血之事發生,尤在兩可之間。
陸昌點了點頭,說道:“城中實額兵丁五千六百人,皆在軍營之中,先前李閣老督鎮北平之時,多番查驗。”
因為,當初兵部尚書李瓚在督鎮北平之時,就已經整飭過一番兵務,可以說這些問題先前也是幾經處理過的。
當然,會不會舊態復萌,旁人並不知曉。
賈珩想了想,說道:“明日,本官親自督軍巡查相關將校士卒,檢閱兵將。”
陸昌面色肅然,拱手應是。
賈珩轉而又問道:“城內舟船水師現在哪一衛?”
陸昌點了點頭,說道:“回稟衛國公,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皆有水師舟船。”
賈珩面色微定,將一雙沉毅目光逡巡過下方一眾軍將,說道:“天津左衛指揮使何在?”
陸昌身後不遠處的一個年輕武將,面容剛毅,拱手說道:“卑職安紹成見過衛國公。”
賈珩打量片刻,問道:“天津左衛中,舟船水師現有多少?”
安紹成面色肅然,拱手道:“回衛國公,舟船大小八十五艘,我部皆為水師兵卒,隨時可以出海征戰,手下兵卒也有操舟水戰之經驗。”
賈珩點了點頭,再次問道:“天津右衛呢?”
這時,一箇中年武將快步出列,拱手說道:“末將毛順見過衛國公,天津右衛並非全部舟船水師,也有大小船隻三十艘,兵卒兩千八百人。”
賈珩算了算,如果天津左衛五千六百人是水師,再加上兩千八百人,大概就有八千多水師。
顯然用以警戒海警,緝捕海寇,兵力是綽綽有餘,但想要憑藉這些兵力跨海橫擊朝鮮,乃至騷擾女真,當然不大可能。
北靜王水溶點了點頭,說道:“子鈺,天津衛的水師還是有些兵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