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新政十條(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明宮,含元殿
正值正月初一,外間天氣仍有幾許寒冷,而議事大殿當中可見地龍不停燃著,爐火熊熊燃燒,熱氣氤氳升騰。
賈珩這邊廂,在敲定了開府設衙諸事以後,目光逡巡著下方眾文武群臣,緊接著說道:“都察院總憲尚缺,原浙江布政使虞先民為官剛介,現調任至京,擔任左都御史,署掌院事。”
下方如內閣閣臣齊昆,等一眾文武群臣,聞聽此言,面上皆有幾許莫名之色。
虞先民?此人難道是衛王的故舊?可先前並未聽說其名。
不過以從二品布政使調任中樞擔任九卿,雖是過於擢升,但並不算違制。
不過,都察院不僅只有左都御史空缺兒,因為許廬“謀逆”之事,如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均被牽連至獄。
賈珩又道:“虞先民到任之後,由其整飭都察院,合議都察院相關吏員人選。”
下方原本對都察院其他空缺兒心存幻想的官員,聞聽此言,心頭嘆了一口氣。
賈珩說話之間,轉而將手中的一封奏疏高高舉起,目光銳利如劍,朗聲說道:“諸卿,遼東新下,我朝當移民實邊,大安社稷,蓋自乾德元年之後,自山東、河南等地遷移百姓,前往遼東開墾,由朝廷撥付糧種和耕牛,在前五年全免賦稅,對遼東女真之人,當以引導歸化之策撫治,對於原屬漢人之列,應當勸說認祖歸宗,朝廷派員前往遼東,細察人口、地理,劃分府縣,置備烽堠,派兵屯戍。”
齊昆和軍機處的官員,齊聲拱手稱是。
北靜王水溶劍眉挑了挑,眸光灼灼地看向那蟒服青年,說道:“衛王,朝鮮已經派出使者至軍機處,向朝廷遞上了恭賀新君繼位的國書,並進貢國內方物,請求新君冊封封號。”
值得一提的是,大漢先前就在朝鮮派出駐軍,用以監視朝鮮的一舉一動,此外,遠在日本的穆勝同樣監視著日本的政局。
賈珩默然片刻,高聲道:“內閣即刻擬定詔書,冊封朝鮮國君,內務府方面,揀選珍寶器玩,向朝鮮方面賞賜新春禮物。”
其實,這是兩國邦交遞送國書的正常流程。
林如海手持一把潔白瑩瑩的象牙玉笏,和一旁內務府的會稽司郎中宋璟出得班列,齊聲應是。
賈珩劍眉之下,清冷眸光逡巡過下方的朝臣,沉聲道:“乾德初年,乃新君繼位之年,普天同慶,朝廷應當開恩科,開科取士。”
此言一出,下方諸朝臣心頭不由為之一驚。
少頃,吏部尚書姚輿手持象牙玉笏,快步出得朝班,說道:“衛王,去歲是建興元年,朝廷已經開過一次恩科,如此多年連科取士,是否會影響吏部官員遞補?”
工部尚書趙翼快步出得朝班,手持象牙玉笏,高聲道:“回稟衛王,讀書人視恩科為新皇恩典,如今新皇繼位,皇恩浩蕩,大赦天下,開恩科廣納天下讀書之人,勢必踴躍歡呼,迎奉新皇,有利社稷長治久安。”
賈珩點了點頭,目光咄咄,道:“趙閣老所言甚是。”
其實,這在某程度上也是收買天下的讀書人。
當然,也不用太過指望讀書人能夠感佩其德,這些人只是為了求一份功名,如果他失勢,彼等一樣見風使舵。
賈珩劍眉挑了挑,凝眸投向下方的林如海,說道:“這次依然由內閣次輔林如海揀選翰林學飽讀詩書的學士,主考今科士子。”
林如海手持一方象牙笏板,再次神情施施然出得朝班,應下此事。
賈珩說完,將沉靜如水的目光投向北靜王水溶,問道:“水王爺,前段時間查訪九邊,九邊裁撤軍卒,未知情形如何?”
水溶說話之間,向前行了半步,拱手道:“輔政王,榆林、固原等地兵馬已被裁撤大半,山海關方面改為五萬,這是這次裁兵之後的具體情形,還請衛王查閱一番。”
說著,經由一個內監之手,水溶將手中的奏疏遞交給賈珩。
賈珩伸手接過水溶遞將過來的奏疏,詳細閱覽而畢,道:“朝廷九邊裁撤半數精兵,幾乎為朝廷每年省卻一半軍費,這些軍費以後,戶部撥付至海軍方面。”
北靜王水溶面色一肅,拱手道:“衛王,海軍籌建事宜如火如荼,小王願意主持海軍事務籌備,還請衛王應允下來。”
賈珩點了點頭,目光咄咄而閃,沉聲道:“那此後由北靜王水溶負責海軍籌建。”
他能看出來,北靜王水溶對海軍籌建事宜十分熱心,或者說,當初水溶率舟船海師征討臺灣,已然對水師存了幾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