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崇平帝:封二女同一品國公夫人,同為正妻……(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明宮,含元殿
就在眾人靜默不語之時,刑部尚書趙默終於忍耐不住,拱手說道:“聖上,衛國公已是國公,先前被封為太師,聖上對其榮寵有加,可謂恩寵已極,再因功勞勤賞,微臣唯恐折了福分,況且,以往聖上對衛國公不乏超擢、逾賞之事,而衛國公身為咸寧駙馬,豈因些許功勞就賞賜其人?”
崇平帝目光咄咄而閃,道:“該敘功也是該敘的,賈子鈺提出四條新政,在江南多立功勞,如今更是控遏倭國和朝鮮。”
這一刻的天子,其實心情相當欣然,因為終於看到了平定遼東女真的曙光。
而且,對賈珩聖眷優渥,榮寵不絕,自也是天子有意營造而出,等最後遼東平定,以郡王之尊榮養,悠遊林下,那時候天下也不會說帝王刻薄。
崇平帝道:“先前,衛國公曾經提及如有功勞,不再念加官晉爵之事,唯願朕賜婚。”
提及此事,在場文武群臣皆是一愣。
又給衛國公賜婚?
上次賜婚的蒙王之女雅若,以及樂安郡主,兩人還未完婚的吧?
這次是哪一位?
嗯,不過,這倒像是那位風流多情的衛國公能夠說出的話。
畢竟,豔尼這等出家人都能懷有身孕,荒唐好色如此,也是古往今來頭一人了。
崇平帝剛毅面容之上,同樣也有幾許不自然,道:“當初,賈子鈺提及原紫薇舍人之後薛氏女,以及林如海之女少年寄居賈府,而賈子鈺提及與其少年之時,朝夕相處,漸生情誼,懇請來日立有功勞,不再加官晉爵,唯願賜婚薛林二女,朕以新政敘功允之……如今四條新政大獲成功,成效斐然,雖賜婚薛林二女仍有些薄待,但朕也有成人之美,賜婚薛林,封二女同一品國公夫人,同為正妻,一至寧國,一至榮國。”
此刻,崇平帝顯然漏掉了一個宋皇后想要賜婚給賈珩的宋妍,當然也是因為宋皇后沒有給崇平帝提及過。
首先,在這裡要梳理一下《衛國公與他的夫人們》。
衛國公一脈自是秦可卿,乃是正妻,也會隨著賈珩封為郡王成為王妃。
至於寧榮兩國兼祧的咸寧、清河兩位宗室之女,因為自帶位份,屬於帶資入股,已經不需要畫蛇添足地封任何誥命夫人,來達成尊榮風光。
而蒙王之女雅若、樂安郡主陳瀟,兩人也差不多類似咸寧、清河郡主,因為母族強橫,用賜婚模糊了妻妾的定義,更不需要多此一舉地封賞誥命夫人。
唯有釵黛這樣的女孩兒,如果只是簡單的賜婚,又不指明兼祧哪一房,總給人以平妻、妾室之感,如今同封一品國公誥命夫人,倒也算是正妻。
在場群臣此刻倒也沒有什麼反對之聲,偌大的新政之功,只是賜婚了兩個女子為誥命夫人,某種程度上也算抵消了衛國公賈珩在新政上的影響力。
合著,費勁推廣新政,只是為了兩個女子?
也算是消解其“立功不朽”的神聖性。
李瓚、高仲平、齊昆等人面無表情,雖然覺得也有些荒唐,但也知道這是解決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最好法子。
崇平帝又說道:“至於收復倭國之功,或可恩蔭其子女,敕封衛國公夫人秦氏之女為縣主,以嘉勉衛國公之功。”
所謂皇帝之女為公主,親王之女為郡主,郡王之女為縣主,國公之女往往不論。
如縣君、鄉君則是對親王宗室側室之女的封號。
換句話說,這一套封爵體系原本是給宗室以及世襲郡王留的。
因為賈珩僅僅是國公,不是郡王,封縣主其實是某種程度上在提前給賈珩甜頭兒,先給長女以郡王之女的待遇,勉勵在遼東戰事上再立功勳,意味頗濃。
而關於賈珩此次功勞的所有封賞一出,在場眾大臣心頭都稍稍鬆了一口氣。
不管是新政之功,還是軍功,都是文武方面的大功,其實封賞薛林二人為誥命夫人,以及封賈珩之女為縣主,終究是稍稍薄賞的。
當然,賬也不能這般算。
正如趙默所言,賈珩累受皇恩,先前不乏逾賞之事,而現在賜婚兩人,封以誥命,等同正妻,又與咸寧公主、清河郡主、樂安郡主同侍一夫,如果按著任性的皇權,不治罪就已經不錯了。
而經過先前的蒙王與樂安郡王賜婚一事,連續兩次賜婚,給四人分封誥命,大到郡主,小到民女……可以說幾乎徹底在大漢群臣之中營造一種共識。
如果衛國公功高難封,那就賜婚給衛國公,反正幾個誥命夫人的空名頭而已,國家發放一份祿米,不會牽涉官位名器,也不會危殆社稷。
女色能夠讓這樣能征善戰的大將用命效死,反而是最小的籌碼。
至於禮法,唯這麼一人可無視禮法,視為異類就是。
趙默眉頭皺了皺,面色變幻不定。
雖然覺得天子賜婚一舉頗為荒唐,但覺得那少年如此耽於女色,說不得哪天為酒色所傷,英年早逝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