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賈珩:聖上,微臣擇日啟程……(第2/4頁)
章節報錯
雖未附逆,但這等“明哲保身”之舉,先讓天子心寒乃至厭惡,而三次辭疏,漠然以視,皆是如此。
就在這時,廊簷下傳來小吏的高聲話語,朗聲說道:“李閣老來了。”
而在這時,人群一時間就有些騷亂。
誰人不知?韓癀這次辭官歸隱,就是在為李瓚讓步,準備讓李瓚這位內閣閣臣接任首輔。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李瓚在幾個家僕的陪同下,快步來到近前,不遠處還有左都御史許廬。
韓癀抬起頭來,濃眉之下的儒雅面容上,目光平靜地看向李瓚,說道:“李閣老,許大人,何故相送?”
以官職相稱,顯然這位內閣首輔心底還是有一些怨氣的。
李瓚卻對此恍若充耳不聞,面色頓了頓,低聲道:“韓兄,我來敬韓兄一杯水酒。”
韓癀點了點頭,溫聲道:“多謝李兄一路相送。”
不知為何,這位內閣次輔忽而想起多日之前,他曾經相送齊黨黨魁楊國昌的一幕,如今倒也是一種因果輪迴?
念及此處,韓癀的心頭似乎也平靜了幾許。
這邊廂,韓癀之子韓暉遞上一杯斟滿酒水的酒盅,酒水盈盈,清澈明亮,似倒映著天穹上的藍天白雲。
李瓚接過酒盅,朝著韓癀舉起,目中似星辰熠熠,朗聲道:“唯願韓兄此去江南,頤養天年,寄情山水,一路順風順水。”
言畢,舉起酒盅,一飲而盡。
韓癀面色複雜地看向李瓚,說道:“多謝李兄。”
說罷,同樣舉起酒盅,一飲而盡。
眾人看著這一幕,同樣不由想起了先前前任首輔楊國昌離去的場景。
就在兩人敘話之時,就聽人群之中,小吏欣喜說道:“衛國公來了。”
不大一會兒,就見一個身穿青衫的少年,此刻騎在駿馬之上,在三五侍衛的扈從下,不疾不徐地而來,行至近前,伴隨著勒停馬韁。
“唏律律……”
賈珩將韁繩丟給一旁的扈從,看向韓癀,快步而去,說道:“韓閣老。”
這會兒,不遠處的韓暉看向那蟒服少年,面上現出一抹複雜之色。
當初,翰墨齋之前相逢的一幕幕場景,猶如在昨天一般,可不過短短三四年的光景,眼前之人已經是宰執樞密,判若雲泥。
韓癀兩道眉頭之下,目光看向那少年,拱了拱手說道:“衛國公。”
如今看這少年,鷹視狼顧,只怕並非久居人下之輩。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韓閣老在首輔任上,國家武運昌隆,北敗東虜,西退和碩特、準噶爾,南定粵海,開拓海疆,皆離不開韓閣老在中樞坐鎮排程,支應前線,才有如今興隆之象,我來送韓閣老一程。”
不管如何,相比楊國昌的暗中壞事,橫加阻撓。
雖然韓癀手下的浙黨也多有彈劾之舉,但整體上還是配合著崇平十五、十六年的戰事的,只是在新政推廣上生了一些齟齬。
縱是如此,也沒有釀成大的改革阻力,因為科舉舞弊案,韓癀自此緘默不言,直到齊王陳澄以及忠順王陳榮父子的叛亂,被請出內閣。
韓癀聞聽賈珩之言,神色之間微微動容。
這是賈珩以自己的功績,在對韓癀這幾年在朝政上的貢獻,做出積極的肯定。
雖然賈珩“好色荒唐”了一些,但功名顯赫,無人能及,尤其此刻更是說軍功章也有你的一半。
韓癀對此言,自然是頗為受用的。
賈珩劍眉之下,目光微動,說道:“韓閣老此去,能夠頤養天年,寄情山水,同樣是羨煞旁人,自崇平十四年以來,國家多事,如今才見中興之象,韓閣老如今也算功成身退了。”
韓癀朗聲道:“如今大漢明君在朝,忠臣義士奮發於內,鷹揚武烈於外,老朽在浙江老家,也會為大漢祈福,唯望我大漢四海昇平,國泰民安。”
兩人說了幾句客套的話。
韓暉輕聲說道:“父親,天色不早了,該啟程了。”
韓癀點了點頭,正要轉身登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