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宮

隨著戴權唸完聖旨,整個殿中的文臣都看向那蟒服少年。

一等國公,年歲不及二十,這除了繼承祖宗爵位的開國武勳,罕少有如此年輕俊彥。

賈政此刻站在通政史程信身後,目中現出激動之色,連頜下的鬍鬚都在輕輕顫抖。

一等國公,榮國公在時也不過這個爵位,子鈺詔封一等國公,以後可保長久富貴不失。

韓癀看向那少年,眸光深深,心神也有些感慨。

誰曾想到當初在楊國昌的排擠下,需要聯合他自保的賈族庶支子弟,竟功封一等國公,漸成大漢的頂樑柱。

只是看著似並沒有那般志得意滿,反而有些興致不高,難道…所圖甚大?

原內閣閣臣趙默,眉頭緊皺,雖然早就知道會晉爵一等,但心頭仍有些憂心忡忡。

許廬打量著那少年,心神也有幾許恍惚,當初在賈珍的迫害下,還要尋找京兆府遮蔽的少年,如今已被封為大漢一等國公。

可想想那少年所立的功勞,何人才能立下?

南安郡王嚴燁、理國公之孫柳芳同樣領大軍前往西北,而且還是六萬京營精銳,一朝喪師辱國。

賈子鈺的確為當世孫吳,衛霍之姿。

戴權將聖旨給賈珩,面色淡漠,不見往日親近之色,然後轉身重新從內監手中再次拿過一封聖旨,白淨面皮緊繃著,“刷”地展開,說道:“忠勤伯謝再義接旨。”

“微臣接旨。”謝再義叩首而拜,心緒激盪,聲音都有些顫抖。

戴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御極以來,撫治九州,威加四海,惟知平巨猾者,必仗群雄,賞茂績者,不限彝典……原忠勤伯謝再義者,初任鼓勇營都督,集鷹揚之師,赴難如歸,見危思奮,堅貞勵操,率兵軍青海,經和碩特一戰,深入敵後,破番騎伏兵萬餘,勇奪湟源城;歷沙州一戰,固關西七衛,斬虜三萬,襄哈密一戰,以悍勇之勢擊潰準噶爾,此戰當推首功,名震西北,特晉其爵為一等侯,本支三世,以嘉彰殊勳。欽此。”

其實謝再義的功勞還是經過一些爭論,按一些文臣的看法,封為二等侯就行了,一等侯之後,以後再有功勞,將如何封賞,難道晉升國公?

那得什麼樣的功勞?

但崇平帝決定還是如上次晉一等伯時一樣,封為一等侯,決定以後用封妻廕子再作酬功。

此舉卻意外得到了韓癀、趙默等二臣的贊同。

或者說,縮小與賈珩之間的爵位差距,以達到分化、制衡的目的,所謂恩賞自上出,既然都是漢家的功侯,也不會去做那些鋌而走險之事。

而且誰都知道,想要封為國公,除卻也立了賈珩那樣轟斃奴酋,大敗女真的功勞,否則後續的晉爵勢必也是累功。

所謂累功,就是單一功勞不封賞,但會積下來,而後賞賜一定的財貨,等到適合晉爵時,一併封賞。

謝再義在下方聽內監唸誦完,心頭大喜,拱手道:“微臣叩謝聖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等侯,這是多少武將畢生都難以完成的偉業?

封為一等侯,此生無憾!

不由看了一眼那黑紅蟒服的少年,自從跟隨節帥以後,不過短短几年,就從此平步青雲,位列五等侯。

或者正應了那句話,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格高!

而後,戴權又拿出一封聖旨,則是對有功將校的集中晉爵、封賞,包括龐師立、王循等一眾京營將校。

有不少都封了一等、二等或者三等將軍,乃至子爵。

總之人人有功必封,而同時對陣亡的將校士卒進行撫卹。

一時間,熙和宮中山呼萬歲之聲響起,眾將喜氣洋洋,面色振奮,可謂軍心大悅。

而殿中坐在桌案之後的文臣,臉色就不大好看,目光晦暗不定。

今日註定是武將的狂歡之日,他們這些文臣只能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