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官衙

隨著賈珩話音落下,官廳之中陷入短暫的寧靜,幾位鹽商面面相覷,思量著賈珩之言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汪壽祺心頭大急,問道:“賈大人,這豈非是人人皆可領鹽銷運?”

真就刨根斷種,釜底抽薪?

江桐、蕭宏生等人面上同樣見著驚惶之色,人人都可憑票取鹽,不禁售賣,他們為鹽務總商,怎麼從中獲利?

江桐也急辯道:“賈大人,如此一來,兩淮鹽場之鹽惡意競價,只怕朝廷愈發收攬不上稅銀。”

黃日善也附和說道:“是啊,如此產銷無序,想來混沌不堪,互相擠兌,那時朝廷如何收繳稅銀,只怕如前明之時那般一年鹽稅區區一百多萬兩。”

自行專商引岸之制以後,隆治年間的稅銀已達到歲入六百多萬兩的地步,繳納給國家四百萬兩,然後留一部分作為鹽商運營資本。

賈珩抬眸看向汪壽祺以及江桐,銳利如劍的目光帶著幾許審視,道:“汪老爺,就算改行票鹽之法,爾等百年鹽商,資本充實,底蘊深厚,縱然千帆競發,也能力爭上游,又有何懼之有?”

其實一開始還有改制想法,但明顯是不符合實際情況,不過隨著票鹽法大興於世,揚州鹽商註定會走下歷史舞臺。

“如此一來,鹽利散之於民,價格浮低,國家如何催繳稅銀?”齊昆疑慮片刻,心頭蒙上一層陰霾,問道。

這與自管仲以來的壟斷高價的固有觀念有所衝突,不過廢除鹽商壟斷,恰恰又是當時的有識之士的共識。

蓋因鹽商之豪富,生活之奢靡,十年寒窗苦讀的官員見了,都會大皺其眉,以往鑑於捐輸報效之因,加之鹽運使為宮中皇親國戚,一直未得發作。

賈珩道:“一來薄利多銷,二來朝廷可在產鹽之後,行鹽之前徵收稅銀,不使淮鹽滯銷於市,同時對行鹽價格、區域、時限進行適度管控,以巡鹽御史監察運司人事財務,督促諸省都司官長及時緝捕私販,打擊私鹽,細則林林總總,本官已彙集條陳簿冊,齊大人還有戶部方面都可閱覽,集思廣益,共商大計。”

只要把控生產端,再從行鹽之端杜絕了鹽商的暴利,能使淮鹽大銷於世,然後相當於把路途的浮費作為稅收被國家徵收,而不是由鹽商壟斷,然後與鹽運使因緣為奸。

等到新鹽法大行於世,那麼對歷年鹽運司的虧空,就要徹查,彼時,原四大總商的命運還有誰會關注?

欠了朝廷多少銀子,後續都要一筆一筆交回來!

齊昆接過經歷司經歷遞送而來的簿冊,開始凝神閱覽,而戶部侍郎譚節、巡鹽御史林如海手裡也各自拿出一份,開始閱覽。

汪壽祺也拿了一本簿冊,開始翻閱,見著其上的文字,只覺眉心亂跳,一股大禍臨頭之感從天而降。

不僅僅是所謂降本增效,而是剝奪了壟斷之權,鹽務總商於朝廷何用?揚州鹽業的百年繁華,將如過眼雲煙。

眾人都是面色微變,心頭同樣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慨。

因為賈珩的身份,不說言出法隨,但基本是板上釘釘,剩下的就是一些小修小補。

林如海看著其上的鹽法革新細則,道:“三聯票,一票存根,一票對賬,一票行鹽,此法全備,可以對欺上瞞下,中飽私囊之事防微杜漸。”

“待改制之後,巡鹽御史衙門專門赴場監督,同時對鹽運司賬務實行第三方季審,戶部和內務府方面印製鹽票,做到一鹽一票,有源可溯。”賈珩沉吟說道。

他引入戶部,因為不想將改革的阻力變大,否則,齊昆以及文臣都會反對,將鹽鐵之利收歸內務府,戶部如何自處?

而且,內務府的貪腐問題比起文臣不遑多讓。

齊昆手捻鬍鬚,頷首道:“這曬鹽之法,本官倒也聽過,聽說比煎制之法便宜許,所得海鹽質潔純淨,先前兩淮鹽場擔心衝擊官鹽,灶丁失業,故而並未採納此法,實在可惜。”

賈珩道:“曬鹽之法比之煎鹽之法,更為紓解灶丁之苦,至於衝擊官鹽,以後鹽價品質和價格與私鹽相差無幾,彼等運司再也不用阻礙此法了。”

齊昆沉吟片刻,說道:“此法似也有幾分可行,只是能收多少銀兩,尤未可知。”

賈珩道:“先試行一年,以觀效果,不過綱鹽之法,實不可行。”

齊昆聞言,點了點頭,算是應允,轉而又說道:”永寧伯章程之中提及,由內務府總攬鹽運司營運之責,可否侵奪戶部職權,使國庫無收?”

賈珩沉吟說道:“如未改之前,劉盛藻同樣是皇親國戚,待改制之後,鹽運司由內務府派員營運,而每年定額向戶部輸送稅銀,也由戶部派員監督,這樣賬目清晰,勿使內外不分。”

齊昆聞言,面色頓了頓下,心頭思忖其中利弊。

如論鹽鐵之利,歷朝歷代以來,皇室根本不可能不插一手,完全不讓皇室插手也不現實。

賈珩抬眸看向戶部侍郎譚節,問道:“譚侍郎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