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內書房

崇平帝吩咐而畢,將藥膳食用完,就離了坤寧宮,之前讓戴權召見了幾位內閣閣臣,打算商議封賞一事。

因為平叛一事已經落下帷幕,賈珩又是總督河南軍政,又是治理河道,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那麼對有功將校的獎賞問題,就不好如先前一般,再拖延到賈珩班師而還,首先是要對賈珩進行封賞,以酬其功,其次是對這次寇亂進行總結,最後是接下來的河道事務。

這時,內閣幾位閣臣以及軍機處的施傑,四人都在大明宮內書房中相候。

方才崇平帝讓戴權著內監遞送至內閣的奏疏,幾人已然看過,對天子召見一事,心頭隱隱有著一些猜測。

崇平帝在戴權以及一眾內監的相護下,來到內書房。

「微臣拜見聖上,聖上萬歲萬萬歲。「以楊國昌為首,吏部尚書韓癀、刑部尚書趙默、兵部侍郎施傑,幾人躬身向著崇平帝躬身見禮。

「四位愛卿平身。「崇平帝擺了擺手,在御案之後的太師椅上坐定身形,看向三位閣臣以及軍機處的施傑。

如今大漢內閣凡五位閣臣,一在北督疆,一在南巡鹽,就剩下三位閣臣在京理事,因為兵事悉託于軍機處,三位閣臣正好掌管政務戶口錢糧、人事、刑名三大事務。

「謝聖上。「楊國昌、韓癀等人紛紛起身,道了聲謝。

崇平帝目光咄咄,逡巡過眾臣,開門見山說道∶「方才朕讓你們所看河南方面奏疏,想來都看過了,餘寇已清,中原裁平,朕任命了賈子鈺總督河南軍政,託以治理、安撫之權。」

下方眾人聞言,都並無異議。

賈珩剿滅中原叛亂,從事起到結束,如今重新回顧這個過程,哪怕是楊國昌在心底也不得不承認賈珩……有點兒東西。

崇平帝沉聲道∶「此係賈子鈺未雨綢繆,指畫方略,星火用兵,將校用命,方並未使得民亂釀成大禍,動搖我大漢江山社稷,如今賈子鈺已總督河南軍政,三個月回不得神京,朕思量來,應對賈子鈺等平叛有功的將校予以封賞,以彰示天下,朝廷賞罰分明,茂績嘉彰。」

此言一出,幾位閣臣心頭一驚,都是凝眸看向天子。

「賈子鈺已為軍機大臣,今擁軍功於社稷,所能晉者,只有爵位,況賈子鈺整軍以來,勞苦功高,諸卿也是有目共睹,如今以京營強兵速定中原,更不避艱險,親斬賊寇,其為國朝武勳,晉其功爵,也是應有之義。」崇平帝聲如金石,頓聲說道。

楊國昌眉頭皺了皺,心頭雖然不喜,但也不好說什麼。

因平亂軍功而晉升爵位,倒是無可指摘,可問題是晉幾級,如果太過分,他還要不要出來據理力爭?

「諸卿以為如何?「崇平帝目光沉靜,掠向下方朝堂重臣,觀察著彼等神色變化。

韓癀面色一整,當先拱手說道∶「聖上所慮甚是,如非賈子鈺裁亂中原,速定賊寇,只怕後果不堪設想,臣以為,賈子鈺有功於社稷。」

有功於社稷,這也就有了封超品之爵的最大依據。

趙默、楊國昌、施傑三人也紛紛出班附和說著,總而言之,並無反對之聲。

誰不知道天子這會兒正在興頭兒上,誰也不好胡亂潑冷水掃興。

尤其是趙默,前日飛鴿傳書捷報事件,在含元殿中,當眾被崇平帝「甩臉子」,訓斥之後,已深知有些事,真是乾綱獨斷,說都不能說。

「那就,晉賈珩為三等伯,以酬其在河南平叛之功,另追贈其母為誥命夫人。「就在眾人將心提到嗓子眼時,崇平帝開口說道。

按照功勞,三等伯其實正合理。

楊國昌皺緊的眉先是一鬆

,好在沒有封侯,聖上哪怕再是寵幸小兒,也還是有著分寸,只是三等伯,好像也有一些……過酬了罷。

韓癀面色一整,拱手說道∶「聖上明鑑,以賈子鈺之功,封爵三等伯,臣以為恰如其分,妥當周全。」

在他看來,平叛並非外戰,功勞不足以封侯。

從一等男爵晉為一等子爵又有些薄功的意味,那麼晉爵三等伯,再加上追封先母誥命夫人就比較合適,前者算是正常酬功,後者追贈其母,也有些皇恩浩蕩的意味。

施傑也拱手道「聖上聖明。「

楊國昌和趙默也出班贊同,並無異議。

崇平帝沉吟片刻,說道「關於封號,朕也想了幾個,有些猶豫,諸卿都是飽學之士可為參詳,一為賊寇起勢之地,汝寧,二為賈子鈺領京營兵馬城破之地,魏寧,還有一封號為永寧,諸位以何封號為好?」

不同於子、男,到了超品的公侯伯,就有了封號,多為縣、郡之名上選擇,當然還有其他美稱,如賈珩如果封汝寧府,是指賊寇起勢的汝寧府,開封古稱大梁,為魏國都城,故而稱魏寧。

至於為何非要帶個寧字,嗯,或許只是老丈人的一點兒私心,因為咸寧公主的封號中就帶有一個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