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崇平帝:當處以大辟之刑……(第2/4頁)
章節報錯
如果平安州一失,胡虜就可直撲山西重鎮太原,一旦太原再有閃失,那時就是天下震動。
“崔嶺久鎮平安州,掌兵四萬,又直面蒙古諸部,如今正值查邊,不宜節外生枝,況大同、宣府等地兵將,聽聞也屢有走私販私之事,朕之意,眼下不好擅動,俟北靜王查邊歸來,如彼等識大體,於大節無虧,朕網開一面,倒也未嘗不可。”崇平帝思忖著賈珩的“明升暗降”之法,覺得操作性尚可,只是需要再緩一緩。
賈珩默然片刻,拱手說道:“聖上聖明。”
如果按照他的意思,自是將大同、宣府、平安州一線的領兵將領,重新考核裁換,以防敵寇在北平受挫後,借道漠南蒙古之察哈爾諸部,威逼重鎮太原。
只是天子自立軍機處後,愈發有著主見,當然也是因為事有輕重緩急,唯恐逼反了崔嶺,再驚嚇到了大同、宣府等一干將門,引起一些不可測的事情。
道理明擺著,邊將屁股之下都是一堆屎,再給與嚴懲,誰還配合你裁汰將校?
說來,這崔嶺早年還是他賈家榮國公的部將,其有一女嫁給了北靜王為側妃,天子此舉許是考慮到北靜王的感受,也未可知。
崇平帝沉吟片刻,終於提及賈赦之事,說道:“神威將軍賈赦,據內緝事廠訊問,詳察其惡,錄於口供,其惡已彰,卿為賈族族長,以為朕當如何處置?”
這是在問著賈珩,這是對軍國重臣的尊重,畢竟是同族族人。
然而,賈珩面色一整,拱手道:“國法煌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自當依律處斷,遑論如今朝野矚目,群情激憤,聖上依律處斷即是。”
賈赦連抗都沒抗住,基本都招供了,之後的程式,完全取決於天子的心意,而因為事涉邊將,反而不好交付有司論處。
崇平帝臉色微頓,沉聲道:“如以走私胡虜,當處以大辟之刑……”
賈珩心頭一頓,暗道,那就處以大辟之刑!
但不知為何,他隱隱有一種直覺,猜測崇平帝應不會祭起屠刀。
無他,因為平安節度使崔嶺都被壓下,那麼單論賈赦死罪,好像也說不過去,而且也容易驚著邊將。
說來說去,還是和邊鎮走私活動太過猖獗有關,如是普通百姓,早就論死,甚至累及家人。
這終究是一個人治時代。
但他又不可能說,趕緊處死賈赦,趕緊的!
崇平帝想了想,低聲道:“念賈赦終究為榮國之後……戴權,讓內閣擬旨,褫奪賈赦一等神威將軍爵,將賈赦父子流放貴州,遇赦不赦。”
值得一提的是,明時多將人流放嶺南、海南、雲貴等南方潮溼等地,因為北人流南、南人流北,才有懲罰之意,只有至清時會流放至遼東。
賈珩凝了凝眉,心頭嘆了一口氣同時,將貴州土司近期幾有復叛之勢給嚥了回去。
說不得賈恩侯流放到貴州,於龍場悟道,然後平叛土司,建功立業,他也不好阻礙,只是褫奪爵位,遇赦不赦?
不過,總歸而言,崇平帝還是沒有賜死賈赦,或者說,這是“刑不上大夫”的風氣所致。
而流放之刑,源於舜帝流放四凶,多為賢君明主恤刑的退而求其次選擇。
“其實,還有因我正在領兵之故,有意無意間,給了恩典。”賈珩思量著。
一位領兵大將,族人犯法,又非謀反之罪,將其同族一下子人頭落地,面子上也不好看。
可是爵位呢?奪爵之後,後續除不除爵,天子其意不明,或許有意留著施恩的餘地。
崇平帝似也在思量爵位傳承之事,沉吟了一會兒,問道:“賈卿,榮國一脈,香火似無人奉祀?”
賈珩面色一肅,拱手道:“賈赦尚有庶子,嫡弟。”
崇平帝皺了皺眉,冷聲道:“父子同罪,焉能再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