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崇平帝:當處以大辟之刑……(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明宮
“臣,賈珩,拜見聖上。”賈珩朝著御案後的崇平帝,施了一禮,拱手說道。
崇平帝笑了笑,道:“子鈺平身,戴權看座。”
“臣謝聖上。”賈珩連忙躬身道謝。
崇平帝看著對面的蟒服少年,面色和緩,道:“軍機處,這幾日處置軍務,軍情上傳下達,暢通無阻,再無凝滯,朕也無往日心力交瘁之感。”
以往,凡有重大決策,崇平帝就要叢集臣廷議,爭執半天,決策效率低下,還要擔心為六科給駁回,如今直接授意軍機大臣,降下諭旨,特事特辦,決策效率大為提高不說,君權愈發強勢。
相當於另起爐灶,皇權運用更為自如,如果軍機大臣不聽話,那就再行換人即是,反正軍機大臣不拘出身。
而隨著時間過去,文官集團也漸漸回過味兒來,這是兩套班子,誰不聽話就換誰。
賈珩拱手說道:“軍機處之設,不過輔佐明君,如無聖上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也無軍令暢通。”
崇平帝笑了笑,也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將條案後的供詞狀拿起,說道:“一等神威將軍賈赦對其走私惡跡供認不諱,只是案涉平安節度使崔嶺,據賈赦所言,大同、宣府總兵以及麾下邊將,有向胡虜走私眾,子鈺以為朕該如何處置?”
“臣先前就有言,賈赦走私販私,只是冰山一角,據臣所知,晉商商會由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商賈,彼等互壯聲勢,長期向蒙古走私,經中轉入得東虜。”賈珩面色冷肅,沉聲說道。
在大漢太宗晚年,蒙古漸漸分裂成察哈爾諸部、喀爾喀、科爾沁等部。
因為大漢隆治年間名將的持續打擊,與前明天啟、崇禎年間之後的林丹汗崛起,所處歷史軌跡發生了巨大偏移。
此刻漠南蒙古的察哈爾諸部,林丹汗之子額哲還在苟延殘喘,並未徹底臣服於東虜,在大漢與東虜之間左右逢源,也客觀上充當了漢廷與東虜的藩籬,故而才有互市屢禁屢興。
至於內喀爾喀部,除巴林部和扎魯特部還保持著一些獨立和自主性外,其餘諸部連同科爾沁早已臣服東虜。
東虜一直想統一蒙古,但近些年天災不斷,其策略是掠南以自保,伺機而動。
可以說,漢廷對察哈爾諸部的心態也是頗為矛盾。
崇平帝沉聲道:“子鈺,先前奏疏所言,臨汾亢家為晉商之首,蓄財達數千萬兩?”
賈珩道:“不瞞聖上,據臣所知,亢家確有如此家資,皆為歷年之所得不義之財,彼等更在京中籠絡官吏,其意不明。”
天子多半是起了抄沒充入國庫的心思,說來,還是當初三河幫肆虐東城,抄出的錢財,給天子的一些刺激。
但終究還是要將一些吃相,沒有具體的罪名,就奪人家資,天下士族文人勢必口誅筆伐。
賈珩沉聲道:“聖上,晉商有今日,係為當年互市,彼等借蒙古商路與女真做生意,販賣鐵器、軍火予女真,如今東虜這般勢大,多有其一分助力。”
崇平帝沉吟半晌,似在權衡利弊,道:“此事,依然是你來主持,朕讓內廠協助於你,暗中佈置,萬萬不可打草驚蛇,走漏了風聲。”
賈珩拱手拜道:“聖上聖明。”
天子果然心動了,誰也阻攔不了天子抄家發財的心思。
“聖上,如今晉商商會借楊思弘之力,似要插手戶部的鹽務整頓。”賈珩低聲道。
崇平帝面色默然片刻,低聲道:“此事,楊閣老並未上疏提及。”
賈珩點了點頭,遂不再糾結此事。
崇平帝轉而又問道:“平安州節度使崔嶺,既涉賈赦走私一案中,卿以為當如何懲治?”
賈珩沉聲道:“平安州直面胡虜,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揀選忠貞恪勤重將戍守,否則,與敵虜暗通款曲,在戰時恐有難測之事,臣以為,對崔嶺其人,應以戍邊多載、勞苦功高,擢升神京,調至五軍都督府任都督同知,而後再行詰問,至於平安州節度使一職,臣舉薦奮武營都督同知戚建輝接任。”
如果去看大漢的輿圖,就會發現平安州(朔州)、大同、宣府(張家口宣化)三大重鎮,構成了一個直面蒙古諸部的防線,而平安州相較而言,更為深入敵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