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說,聯賽靠進攻,盃賽靠防守。

這話其實也不完全對,但能反應出盃賽和聯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型別。

高深前世,還有人會問,為什麼瓜迪奧拉帶出來的球隊,在聯賽裡總是踢得更好,但到了盃賽就頻頻被人爆掉呢?

其實答桉很簡單,聯賽和杯賽對球隊的考驗是完全不同的。

聯賽更多的是考驗球隊的整體實力,因為它賽程橫跨的時間長,球員不可避免會有些傷病和狀態起伏,這時候就需要有人能及時頂上來。

盃賽就不同了,它往往是兩場,甚至是一場比賽就決定勝負,所以它更考驗主教練的排兵佈陣,以及這支球隊的短板。

這就好像水桶理論,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這個水桶能裝多少水。

像巴薩和瓜迪奧拉的球隊,他們的整體實力可以很強,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非常致命的短板。

在聯賽裡,這影響不是很大,可到了單場強度更大的杯賽,在實力相當的對手的針對性戰術下,致命的短板會變得非常要命,甚至可能會被傾盡全力打擊短板的對手給屠戮了。

瓜迪奧拉的球隊,包括他離開之後的巴薩,其實都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防守。

他們的防守真的是非常非常粗糙。

高深以前還沒有感覺,但在義大利待了三年之後,回過頭來再看巴薩,高深發現,巴薩的防守真的很拉胯。

但防守層面的糟糕被強大的中場控制力和前場攻擊力所掩蓋,再加上當初球員出色的高位逼搶壓迫,使得巴薩的防守問題被掩蓋住了。

現在,中前場球員的跑動和壓迫一下滑,巴薩的問題立馬暴露無遺。

如果是在盃賽裡,讓高深帶著曼城碰巴薩,十次遭遇,他能拿下十一次。

但聯賽裡能不能奪冠,那就說不準了,畢竟聯賽和杯賽考驗的點不同。

怎麼打巴薩?

聚焦在中線附近,組織起嚴密的防守,專注於反擊。

在09年,皇馬組建的時候,這支球隊就是以打擊巴薩為目標的。

我知道你巴薩防守拉胯,我就專門盯著你的防守打。

收縮本方中後場,擋住你的組織和滲透後,一搶到球,我直接打快速反擊。

哈維·阿隆索的長傳、C羅、卡卡和迪瑪利亞的速度,不就是為此而生的嗎?

但有趣的地方是什麼呢?

在佩來格里尼時代,其實在這方面做得也還行,打巴薩雖說落在下風,但也算是有來有往。

按照高深的意思,C羅、卡卡、迪瑪利亞,或前鋒,隨便拿下來一個,加強中場的防守,繼續堅持這套打法,那打巴薩就基本成了。

可沒想到的是,10年引進了德國十號球員。

德國十號球員的特點是什麼?

致命的傳球。

他的位置在哪裡?

廢話,十號球員當然在十號位。

十號位又在哪裡呢?

在很靠前的位置。

那C羅和迪瑪利亞最擅長的是什麼呢?

速度唄,全世界都知道。

那速度需要什麼呢?

空間啊,沒空間你讓他們衝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