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的碩士學位答辯論文選了《黎曼猜想的前四組表示式推導及證明過程》,而博士學位答辯論文選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他在數學系沒有導師,於是系裡便安排田劍蘭院士當他的研究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據說這個只是掛名的導師也讓數學系裡的教授們爭破了頭,畢竟哪怕是名義上的,也是秦克的老師啊!

現在誰不知道秦克有很大機會拿到菲爾茲獎?

菲爾比獎得主的導師,說出去臉上都能添三層金紙!

最終還是顧伯鈞副校長拍了板,讓田劍蘭院士一舉將秦克和寧青筠的研究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兼起來。

這個人選倒還真是沒人敢有異議,畢竟田院士原本就是寧青筠的老師,當初秦克也是想要拜在她門下求學的,只是田劍蘭院士自謙才能不足以教導秦克,此事才作罷,但事後秦克依然與寧青筠一起叫田劍蘭做“老師”。

何況田劍蘭還是目前清木大學數學系唯一的專職數學院士!

——這裡提一句,邱老先生是外籍院士,而且是求真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已算是半獨立的院系,不隸屬於數學系。

所以眾多教授們也只能半眼紅半感嘆田劍蘭院士這一年多來真是時來運轉。

秦克選的都是之前的學術成果,論文稍作修改就能用。因為這段時間他在數學上的心思全花在了黎曼猜想的第五組表示式推導上,沒精力單獨準備新的論文了。

而寧青筠不一樣,她集中了大多數的精力,花了近十天時間,將之前寫了一半的論文完成,最終形成了兩篇主題不一樣的論文,分別是用於碩士學位答辯的《隨機系統與代數幾何在數論中的創新應用》以及用於博士論文答辯的《透過泛函分析解決確定性模擬方法中的理論誤差界問題》。

這兩篇論文的優秀連秦克都大為驚訝。

第一篇的碩士論文基本上是寧青筠在這幾個月來研究“青檸數論非線性結構法”時的心得,綜合了王派與陳派的數論學說,以及她自己的深刻理解,將隨機函式、機率論及代數幾何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幾乎完全由她原創的新型數論方法,對於解決某些機率相關的數論問題極有幫助。

之所說是“幾乎”,是因為裡面有一點“青檸數論非線性結構法”的影子,但不多,只有10%左右,更多的是原創的更深層次創新。

光是這一篇論文就足以成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了,寧青筠卻只是用在了碩士學位的答辯上。

而另一篇《透過泛函分析解決確定性模擬方法中的理論誤差界問題》更是了不起,寧青筠透過這兩年來她最擅長的泛函分析及數學建模方法,首次解決了在函式間斷下非光滑函式誤差界的侷限性及其收斂性問題,甚至可以應用到股市的買空賣空期權期貨操作當中,可以說是應用數學方向的一項傑出成果,起碼可以秒掉國內70%的青拔課題了。

事實上這也是寧青筠在年初與秦克嘗試進行美股交易,卻發現美股的趨勢線完全變壞,短期內沒有好轉的可能,於是便轉而研究買空賣空指數期貨的經驗心得提煉而成的學術成果。

到美股裡嘗試圈錢用於鍛鍊能力、為未來的科研補充資金,是兩人的既定目標。

為此兩人在三月在得國期間,利用了大概兩週左右的空閒時間,藉助微光進行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分析,並建立起了基於隨機系統及機率論統計論的數學模型,後續模型建立後主要由寧青筠在跟進完善。

依託這個數學模型的自動化交易,兩人勝多輸少,那300多萬美元的美股賬號,目前利滾利已翻了接近一倍,達到600多萬美元,這還是後來寧青筠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完善“青檸數論非線性結構法”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上,沒有再對數學模型進行更新的戰果。

頂尖數學家在股市裡圈錢的能力可見一斑。

當然,前提是有像美股這樣買空賣空股指期貨的制度,不然單邊下跌的熊市裡,神仙也沒法子不虧損。

寧青筠的這兩篇論文已事先交給田劍蘭院士看過了,田劍蘭院士只提了幾點小意見,便同意了她用這兩篇論文來進行答辯。

六月十日是週五,每個週五秦克和寧青筠的課程安排都比較寬鬆,在這天進行論文答辯不需要佔用兩人平時上課的時間。

所以一大早,兩人便換上了正式的服裝,出發去參加答辯早上8:3010:30的連續兩場答辯。

這次專為兩人開設的碩士學士與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原本只是走個過場形式,在因為寧青筠的重視和認真準備,以及田劍蘭院士看到得意弟子的論文成果後的再三堅持與要求,這兩場學位答辯最終規格高得嚇人,也非常正式嚴謹。

擔任答辯評委的不但有國內的數學第一人邱老先生、田劍蘭院士、數學系裡的三位資深教授,連隔壁的燕大也來了兩位數學院士,其中一位還是燕大的副校長,也不曉得清木和燕大兩所向來針鋒相對的高校是怎麼達成這個協議的。

光是這樣的規格已夠嚇人了,最讓秦克和寧青筠意外的是,學校還請了在家裡休養、久未出門的王衡老院士來旁聽。

王衡老院士可是國內數論界碩果僅存的泰山北斗,地位超然。

當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秦克和寧青筠的老師,這是真真正正拜過師、有師生名分的老師!而以王衡老院士為首的王派,也成為了秦克兩人在數學界裡最大的支援力量與後盾!

見到王老院士的出現,秦克和寧青筠也特別高興,尤其是見他練習了“東方培元法”、嚴格進行食療養生後身體好了不少,兩人更是歡喜。

以王老院士的高齡和原本的身體底子,怕連兩年都熬不過,但現在看來,只要繼續堅持練習東方培元法,再熬個五年七載應該是可以期待的,這怎能不讓非常尊敬這位老人家的秦克、寧青筠感到歡欣?

王衡老院士看向兩個關門弟子的目光也充滿了欣慰,沒想到人生快要入土了,卻有了這樣兩個優秀至極的弟子,接連破解世界級的數學難題,現在連大名鼎鼎的哥德巴赫猜想也踩在腳下。

要知道兩人才二十歲出頭!

夏國數學界的未來,無疑會有一片光明。

老爺子微笑道:“好,好。今天我老頭子特意來這裡,只是想看看你們的最新成果。你們準備好就開始吧,不用管我,也不要影響到你們答辯的心情。”